2022年,不同区域的房地产市场会进一步分化

房前屋后
 原创  01-15 11:27

本报记者 吕红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房地产方面,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就是要加快对近年来各种中央和地方的探索实践进行总结提炼,同时继续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不同城市房地产政策会有一定分化

中国经济时报:会议继续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同时提出“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这将对2022年的房地产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陈杰:首先,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定位和态度始终保持一致,“房住不炒”的精神一以贯之,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仍然保持了很强的政策定力。其次,根据新形势作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更加强调“因城施策”,在遵循中央所把控的政策决策底线的前提下,允许地方在政策执行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裁量,更切实际、更有针对性的布置权、安排权。这意味着,2022年全国不同城市的房地产政策会有一定分化,也会带来区域之间、城市群之间、城市之间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分化。

24.1.jpg

对实践进行总结的同时要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理解“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新提法?对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有哪些建议?

陈杰:预期引导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关键词。住建部这几年来一直在提“三稳”——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房地产的特点就是市场预期的作用非常重要,生产和消费都很依赖预期驱动。明年经济工作强调“稳”字当头,房地产投资与销售的稳定又一直在稳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加突出了房地产预期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预期管理的难度加大,需要提升房地产预期管理与引导的能力,改进方式方法。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预期引导”。

“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也并非完全新的提法,2015年以来就一直在探索租购并举、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在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长租房行业、以集体建设用地建租房、土地出让制度改革、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探索工作,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就是要加快对近年来各种中央和地方的探索实践进行总结提炼,同时继续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对已有创新进行试点和在检验效果后进行扩散,尽快形成一套行之有效、适应“房住不炒”、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又能可持续可循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模式。

二者传达的精神一致

中国经济时报:相比中央政治局会议“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表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是把“良性循环”的表述放在前面,而“健康发展”放在了后面,这两种表述有何区别?

陈杰:“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两者互相联系、难以割裂,良性循环是达到健康发展的手段和标志,健康发展是良性循环的目标和要求。中央政治局会议更加前瞻一些,把目标和要求放在前面来说,手段和标志放在后面阐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为明年工作的布置,会更具体落地一些,把手段和标志放在前面,目标和要求放在后面。因此,二者虽然表述上稍有不同,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两次会议所表达的内容与精神是一致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做好预期引导和政策动态调整

中国经济时报:对推动2022年房地产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发展有哪些建议?

陈杰:一方面,在牢固坚持“房住不炒”,保持政策定力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市场的动态监测,利用新的技术工具手段和改进模型方法来赋能市场动态监测,从而更科学、更精细化地做好预期引导和进行政策动态调整。另一方面,以促进良性循环为过程手段,以健康发展为评判标准,推动房地产行业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对稳经济、稳金融和人民美好生活作出更有益的贡献。在守好政策底线的同时,允许更多因城施策的空间,但也要更加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完善和加强政策执行不利、造成政策事故的问责机制,巩固房地产长效发展机制的基础,助力宏观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748
10.0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