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天,我去看望了一个校友,青鸟体育的董事长卞光明。光明比我小几岁,年轻有为,冉冉升起的80后创业明星。
本来,我是心想创业这事太苦了,要去关心关心创业的师弟。我们身边的朋友,创业搞投资的比较多,这类的创业,也不容易,但比起来,实体企业的创业者要辛苦更多。
实体创业的话,得管理上百个员工,每个店面都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人都有,比起敲键盘炒股票,要累很多。我另一个创业开酒吧的校友说,遇到过房东要来砸店的事。
实体创业太难,不过平时看光明的朋友圈太欢乐了,我直接问他是不是不好意思发苦逼的事?结果,光明跟我说,他真的很欢乐,他就是快乐创业。
光明分享了几点:
他接手青鸟体育以来,财务数据翻番增长,非常好的态势;
投资人的钱没怎么花,公司已经在盈利;
当初的战略战术部署证明是正确的,稳步实现;
与团队、投资人之间都磨合得非常好。
确实,做到这个层面,又有什么理由苦逼呢?光明的状态让我想起来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的一句话,芒格说,一个素质良好的企业和一个苟延残喘的企业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好企业一个接一个轻松地做出决定,而糟糕的企业则不断的需要作出痛苦地抉择。
决定这种快乐和痛苦的区别的,本质上不是运气,也不是傻乐,而是别人看不到的深度的思考和努力。就好像很多鸡汤文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的人会用体力的勤奋来逃避脑脑力的思考。
青鸟体育这些转变就发生在他接手青鸟体育之后的一两年。我相信,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我看来,青鸟这家老品牌能在这一两年实现完美的蜕变,在于:
时机。他们进入健身领域的时机非常好,在行业爆发的前夜,这比的就是眼光,当然,也有运气。
人对了。我对光明和他的核心团队成员、青鸟的投资人,都比较了解,我觉得是一帮就算做别的项目也一样会成功的人。
事对了。一开始就站在全行业的高度,看透本质,以研究来驱动。
2
投资分为两种,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我曾经分享过高瓴资本为代表的创造价值的玩法。先是从宏观上进行研究,找到最有潜力的行业和最好的商业模式,然后找到最匹配的创业者进行投资,把好的模式和资金资源一起注入给他,比如高瓴对京东当年的投资,就是如此。
这么做投资的话,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角色其实是重合的了。青鸟体育就很像高瓴的模式,现在的管理层和投资人是以收购的模式进入这个公司,经过深度的研究和梳理,执行、实现价值的创造。团队进入一两年,公司面貌焕然一新,公司价值已经有数倍的增长。对的事交给对的人,再加上钱,成功就是八九不离十。
在战斗还没开始的时候,可能已经决定了一半的胜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日本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当年回日本时,第一件事就是用了一年时间做了大量调研,未来日本最有前景的产业是什么,然后他进入了软件行业。这种成功拼的就是眼光。
与之相反的是另一种状态,极其苦逼的创业,甚至快到了自虐的程度。我之前接触过一个创业者,无比勤奋,约电话会议经常在凌晨,而且往往是在他往返不同城市的路上。每次也都很匆匆,因为他有非常多事要忙。
他经常晒的朋友圈内容是,团队成员加班到凌晨,团队也不怎么放假,每晚加班,而且别说周末不放假,国家法定的大假也全部在加班。
我后来跟他打交道很少,每次跟他多聊会都有负罪感。企业做得也不算特别牛吧,至少我感觉一般。如果对方每次都是很匆匆的状态,你是很难坐下来跟他好好交流的。
我一直觉得这种状态不对,也许创始人自己还是很享受这种状态,但是我觉得他是在自虐式创业。现在明白了什么是快乐创业后,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这种自虐式创业是走不远的。
创业是长跑,自虐式创业一上来就是爆发出百米冲刺的力量,客观规律决定了跑不久,跑不远。
要这么累创业,说明这个事本身就是不对,或者方法不对,这就是查理芒格表达的意思,有问题的企业始终很痛苦。
这种透支下,创始人的能量很快会被挖掘完,没有时间学习充电,一直绷紧的弹簧一定会坏掉的。
我一直喜欢跟快乐创业的人和企业打交道,原来还不好意思公开说,担心别人说我怕吃苦。现在可以说了,企业之所以快乐,往往是源于它在做对的事情,它的壁垒足够强。
离自虐式创业企业远一点,不意味着创业不苦逼。这几天遇到了某个领域一个非常优秀的创业者,他跟我分享的故事,就是在他专门从外地跑回北京见了几波投资人后,发现自己只是那些年轻投资经理的KPI,那些投资经理有每周必须见几个创始人的考核要求,而不是真的对他的项目感兴趣。
创业的坑太多,苦难免,但与快乐并不矛盾。和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就是快乐,自虐,这事往往就成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