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马铭悦
“如果花五六万块可以治好,还是会花的”
“去年我带着我家虎头去宠物医院拔全口牙,花了一万三千多。今年治疗前庭老化花了大概6000块钱。现在长期吃治疗心脏的药,三个月四百多块钱,合一个月一百多,还算便宜。”北京的王女士家有一只14岁的名叫“虎头”的雪纳瑞,因为狗上了年纪,这两年带狗看病次数也逐渐增多,林林总总共花了三四万块钱。
“我基本每年都会带虎头体检,一年两次,一次需要一千多块钱。”王女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虎头)年纪小的时候,也就是夏天会有些皮肤病等(小毛病),但年纪大了就会出现腰部疾病等,治疗就比较费劲,会辗转好几个医院。”
王女士为宠物治病的部分账单
一份名为《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宠物行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甚至用10年走完发达国家的30年。不过,当人们在享受宠物带来温暖快乐的同时,也避免不了为宠物生病担忧,一旦“主子”生病,铲屎官们会不惜代价为其治疗,同样的病,人花不到一百块就能搞定,而宠物却要花几百上千元。
莹莹的小仓鼠
杭州的莹莹两年前养了一只小仓鼠,前不久天气逐渐变冷,仓鼠着凉生病,体重从200克迅速瘦到120克,莹莹赶紧带仓鼠去宠物医院,进ICU抢救治疗,交了一千多块钱。虽然经过抢救,但莹莹的仓鼠还是没挺过来。
“因为小动物没有主诉,也说不出哪儿不舒服哪儿疼,只能经过医生判断,通过检查排除问题,那我们就尽量配合。”莹莹对记者说。
今年1月19日,张女士捡到了一只弃猫,捡的当天就带去宠物医院体检,发现眼睛内翻,需要做手术。第二天手术花了近5000元。
另外术前检查还发现这只猫有先天心脏病,需要术后定期检查、吃药等,费用还需要3000左右。之后9月份又检查出肾衰,但因为有心脏病,可能在会在手术过程中猝死,就没有做手术。住院三天后,张女士将猫带回家做了临终关怀护理。10月3日,猫离世。最后一次费用花了近1万元。
张女士说,如果是长期治疗,还是会心疼钱的,毕竟一次得1万多,但如果是2、3次能治好,还是会咬牙去做。“我自己看病都心疼钱,即使我有社保。但是(猫得病)该花还是要花的,自己对钱会有限度。比方说如果花5、6万块可以治好,还是会花的。超过这个数,会再评估。但是像老了,就会以维护为主,每个月常规药钱1、2千还是会出的,但不会做很激进的治疗。”
为什么宠物看病比人贵?
研究显示,2019年我国宠物医疗市场规模达到405亿元,其中宠物医院市场规模为202亿元。宠物医疗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宠物药品、宠物医院和宠物疫苗。根据白皮书显示,宠物疫苗和体检成为宠物医疗服务的主要消费类目,占比分别为77.8%和45.2%。
另据业内研究称,2020年我国宠物市场规模将超2400亿元,宠物医疗成为仅次于宠物食品的第二大核心产业。
但目前国产宠物药品面临品类少、质量低的困境。以宠物疫苗为例,宠物疫苗和药品一直依赖进口,外资企业的份额达到90%以上。加上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较为分散,中高端的宠物医疗品牌较为稀缺,在全国1万-1.5万家宠物医院中,80%-90%的宠物医院为小规模单店经营,或10家以下连锁经营。小型诊所林立导致了一个问题:宠物医疗价格不透明和服务不规范。
王女士告诉记者,因为虎头患有白内障,目前在滴一种叫欧可明的药,只能延缓不能治愈。宠物医院一瓶卖800元,在淘宝上找美国代购,大概360元左右。而给宠物做常规体检、绝育的价格也参差不齐,几百上千元的都有。
为什么宠物看病比人贵?有6年临床经验的兽医林健表示,其实人看病并不便宜,只不过人看病有医保,加上医院的人流量大,成本分摊到每个人身上自然就低了。宠物医院恰好相反,只有周末的时候客流量会多一些,而且像动物专用的医疗设备、药品基本以进口为主,虽然国内也有厂商,但是无法在同水准形成有效的议价权。
“从某种角度看,宠物医院属于高消费场所,宠物就像奢侈品,他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维护和保养。尤其是很多品种动物因为近亲繁殖,很多都有基因缺陷,体质也会比较差。”林医生说。
除了宠物食品和医疗,近年来宠物学校、宠物殡葬甚至宠物克隆也受到很多城市人的青睐。小冰家刚养了一只西高地,为了能让他养成好的习惯,小冰花了9000块钱把他送去了宠物学校学习。
《中国经济周刊》此前还报道过我国首批克隆犬用户——家住上海的张小姐花费38万元克隆爱犬。
仓鼠离世后,后来莹莹还了解过宠物殡葬,但火化一只仓鼠要600块钱,因为价格原因,莹莹没有选择火化。
“其实刚开始养的时候,还是在意钱的,觉得为了个动物,不值当的,但是真的当成家人了,就不会在意这些了。”王女士说,“虎头陪伴我快15年了,跟家人一样了,有时候心里受委屈或者干了需要忏悔的事儿,没别人倾诉,也不想和别人说的时候,可以和它说,它不会评判,只是倾听,如果我掉眼泪,它还会帮我舔舔,它教会我很多东西,让我内心柔软很多。”
责编:杨百会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