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文化遗产解读!

五湖四海
 原创  08-14 10:44

窗外梅雨霏霏。众人围坐桌前,主人搬出一只修补复原的青花瓷碗,小心地放在桌子中间,原本昏暗的室内好像立刻被这件古物照亮了。

1.jpg

这是一只早期元青花高足碗,出土于景德镇,碗口沿上清晰地书写着几行陌生的文字。经学者研究,那是一首情诗的片段,用流畅的波斯文字书写——这件元青花很可能有波斯陶工的心血。

从一件瓷器,可一窥景德镇这座城市的灵魂。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虽然也不乏意气风发的进取时期,但总的趋势常常是守土而内敛。景德镇却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罕有,它是一座完全以陶瓷产业为主导而形成的市镇,似乎生来就注定要靠手工业和对外贸易打拼天下,注定要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

景德镇的开放性首先体现在人上。匠从八方来,有谁能肯定地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历朝历代,大量的工匠来到景德镇,就是要靠手艺来谋生和发展的。古代景德镇固然行帮林立,但只要个人有手艺,品德又端正,在景德镇就有自己的一片施展的天地。于是景德镇吸引了全中国与陶瓷业相关的手艺人的目光,每一颗不安分的心都向往着景德镇。帝国的时代,波斯工匠不远万里来到景德镇,带来他们的技艺,全身心地融入到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之中。大名鼎鼎的青花瓷使用的颜料,就来自于西亚,叫做苏麻离青,而珐琅彩的颜料则来自于欧洲。

人来了,信仰也带来了。在景德镇,我们可以看到几百年前的各种宗教建筑遗存,有中国特色的关帝庙、土地庙,也有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建筑,甚至还有妈祖崇拜的建筑,即充满海洋文化色彩的天后宫。

景德镇是一个内陆城镇,竟然建起天后宫,恰好印证了“器成天下走”这句话。景德镇的瓷器基本上都外销,好的瓷器都卖出去,残次品才留给自己用。利用水路运输,景德镇瓷器漂洋过海,遍及五大洲,景德镇的经济命运与海洋有着难以隔断的联系,因此妈祖崇拜自然也在景德镇有了一席之地。

面向海洋和世界的景德镇对外来事物有着博大的胸怀。为了满足欧洲市场需求,景德镇的艺术家们学习了西方油画技法和画风,瓷瓶的装饰画里,可以看到外国人物形象,瓷器的纹饰、器形都受到西方雕塑风格的影响。当然了,中国国画的技艺也通过景德镇的瓷器,影响了西方人的绘画。

近代以来,景德镇瓷都的光环逐渐褪去,在与国外和国内瓷器的竞争中,景德镇再无昔日一览众山小的地位。探究近代景德镇陷入低谷的缘由,当地一位学者告诉我,他不认为这是原料枯竭、机器大工业排挤或者其他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景德镇在文化层面上落后于人。

诚然,正如在工匠眼中,一件瓷器含有“瓷肉”和“瓷骨”,缺少瓷骨就不可能制成精美瓷器那样,文化就是景德镇这座瓷都的瓷骨。景德镇能够在世界陶瓷历史上独领风骚近千年,一方面因为它广泛吸收中华文化圈内各个窑口的百家之长,另一方面也因为它拥抱世界各国的技艺和文化,并把各种文化融入到瓷器中。唯有如此,古代景德镇的瓷器才受到世界范围内人们的追捧,今天万千“果粉”对苹果手机趋之若鹜,那么古代一定也有万千“景粉”曾为一件景德镇瓷器寤寐思服。

景德镇瓷都地位要重新复兴,必须要强健自己的文化瓷骨。今天的景德镇正走在这条道路上,借助专家的力量,景德镇在尽力保住更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留住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根基。同时,大量的“景漂”扎根景德镇,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无穷的创意。据说,如今景德镇的“景漂”有几万人,里面不乏远道而来的国外陶瓷热爱者,更有来到景德镇定居并研究陶瓷的学者。

天赐奇料总有用尽的时候,独门绝技总有落伍的时候,绝世瓷器也终有碎片飘零的一天。但文化永远具有强大的活力,那些曾经支撑景德镇瓷都盛名的文化瓷骨,永不殒灭。

465
40.5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