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的房地产模式,市长和市场都要靠都要好

房前屋后
 原创  03-14 16:00

2.1.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们相信普通人有上上智,把他们的特长、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就业不仅关系当前家庭生计,也在为下一代争取更好的未来。”

“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人民政府必须扛在肩上。”

……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回答提问时妙语连珠,贴心温暖。

对有记者提到“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放缓,地方政府财政有所减少,对这方面有什么考虑”的问题,李克强总理回答说已经注意到地方财政收入遇到新的困难,他强调说,地方政府要当“铁公鸡”,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该给市场主体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今年两会,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代表委员建议,从中央部委表态到总理记者会,满是减税退税降费让利市场主体、转移支付的钱直达基层的好声音、实举措。

让人欣喜的是,中央提出今年退税减税2.5万亿元。这个数据意味着,随着今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持续落地,减税降费的红利正在源源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减税降费是继续稳企业、保就业的重要政策,也是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的必要举措。

一方面减税降费让企业轻装上阵,一方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这对于发挥企业的“上上智”具有非凡的意义。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房地产领域的企业信心会获得另一重的倍增。在减税降费、投资、消费的政策合理支持及赋能之下,今年房地产业对于稳定经济基本面,以及增加就业,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的投资问题主要还是看房地产。在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三大投资支撑类别中,去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普遍性的风险,主要就是头部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继而引发了全行业的预期发生了重大变化,乃至陷入暂时的困难。

原因除了企业高负债模式的不可持续,也有金融从严监管的因素。在长达5年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去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后,金融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扭转。从长期来看,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基建投资这样的三角循环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运转下去了。但是,从城市化和居住需求看,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和预期,依然是需要的。

稳楼市、稳投资,进而稳住经济发展这个大局,今年显得非常的重要。做好这些“稳”的大局工作,这要求房地产政策要更加精准,要求政策部门之间首先行动要协同和及时,并站在长远的发展目标上,构建新的房地产模式。

毋庸置疑,今年,老旧小区改造等存量市场和政策性住房等增量市场,将是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领域,也是构建新的房地产模式的重要抓手之一。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两会“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提到:大中城市要补齐短板。对于全国众多的大中城市来说,补齐短板就是要在城市管网设施、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以及乡村振兴、教育、托育、养老等方面加大投入,进行有效投资。

这些短板都需要房地产行业发挥积极的作用。做好补短板和组合政策的落地,不仅能够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不仅会促进房地产领域合理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房地产投资的下行趋势也会得到遏制。这对地方经济发展会起到重要的托底和稳定器的作用。

对于构建新的房地产模式,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建立一种让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的机制,简单说,就是该政府部门(市长)担的责要担起来,该市场起作用的要让市场去起作用。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700
9.3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