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张黑洞照片问世前,这十个时间点你需要知道

一条消息
 原创  04-10 17:40

49.1.jpg

来源 / 视觉中国

黑洞是一种怎样的天体?黑洞内部究竟有什么?自诞生之日起,黑洞理论便饱受争议,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的焦点,也无法阻挡人们对它的关注。就在明晚,世界首张黑洞照片即将面世,新民晚报整理出黑洞探索过程中的十个重要时间点,帮助大家对黑洞有一个基本了解。

①1783年,英国科学家约翰·米歇尔提出了牛顿版的黑洞存在说。根据他的计算,当恒星的质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巨大的引力使得光也无法从中逃逸,因而它是不可见的。

②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摒弃了牛顿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观念。

③1907年,数学家赫尔曼·闵科夫斯基指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已将时间变成了第四维度,把时间和空间合并成了一个单一的绝对实体——时空。

④191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成功地把相对论扩展到其他类型的运动,特别是强引力场中的运动。引力现在被看成是质量对弹性时空的影响,物体沿着时空的凹陷运动。

⑤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发表了第一个广义相对论方程的完全解。这个结果导致了史瓦西球体的出现,物质在球体中心被压缩为一个点。在球体的表面,时间和空间似乎停滞了。这个版本的黑洞不带电荷、也不旋转。一些人认为它是使用了坐标系后才出现的人造物,有些人则坚信,恒星永远不会被压缩到这样一个状态。

⑥1916年,前往西非和巴西的英国日全食观测队证实,星光在经过太阳附近时,其路径确实变弯了。根据广义相对论,这是星光沿着太阳在时空中造成的凹陷运动的结果。广义相对论取得了胜利。

⑦20世纪60年代早期,加州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进行的计算机模拟实验表明,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其生命的末期会坍缩为黑洞。苏联科学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⑧1967年,约翰·惠勒在美国科学促进年会上所做的主题发言中使用了“黑洞”这个词,来描述引力坍缩体。依据他的发言写成的论文于次年发表后,科学界开始把这个词语作为该物体的正式名称。

⑨1971年,基于X射线探测卫星乌呼鲁获取的数据,一个非典型射电源——天鹅座X-1,被暂定为黑洞,这是宇宙中发现的第一个黑洞。

⑩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沈志强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天文研究小组,首次将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定位”在1.5亿公里直径的区域内。沈志强研究小组为“人马座A*”锁定的区域直径,和地球轨道的半径相当,以往最精细的观测结果也是它的一倍,这也就意味着:黑洞的“搜索范围”至少缩小了一半!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整理

来源:新民网   来源:新民晚报

703
8.6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