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那么热,只想天天泡在冰镇饮料里,什么酸梅汤啦,绿豆汤啦,西瓜汁啦,等等等等……
现代人倒是有很多祛暑的饮品,那么古代人夏天都在喝啥呢?
估计99%的人会回答:溪水、井水、河水,大概还有茶,不然还能有什么?
然而,古代人民的智慧远比我们想象中厉害得多!
泉水——古代夏日最受青睐的饮用水
在古人所推崇的饮用水中,第一当是“泉水”。古人认为,泉是水之源,对饮用水颇有研究的明代人田艺蘅即称,“水本曰源,源曰泉。”
泉水虽然好,但并非都是优质的饮用水源,如《尔雅》中提到的“沃泉”,便不宜饮用。
那么,什么样的泉水才是好的饮用水?据田艺蘅的《煮泉小品》记载,优质泉水一要“清寒”,且又以“寒”为关键,“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二要“甘香”,“味美者曰甘泉,气芳者曰香泉”。《山海经》提到的高前山上的泉水,正是这样的优质饮用水。
对于优质泉水的标准,明代徐献忠的《水品》则从“源”、“清”、“流”、“甘”、“寒”诸方面进行了观察和点评。
最受古人推崇的优质泉水之一“菊水”,便完全符合古人的“好水观”。菊水源自郦县(今河南内乡境内),又称“甘泉水”。汉《荆州记》称,菊水“水极甘馨,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
如果泉水不是从山涧中来,而由沙土里溢出,一般水质都不好。
先秦时,人们已将水分为“轻水、”“重水”、“甘水”、“辛水”、“苦水”五种。五种水中只有“甘水”有益健康,其他四种水多饮有害。
那时水污染还不是问题,主要是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不足。泉水水质的好坏,与所含微量元素的多少有直接相关,矿物质丰富的一般都是好水,这也正是现代人崇尚矿泉水、厂家大打“水含微量元素”的原因。
井水——古代最普通的夏日饮用水
汉代水井汲水图
优质泉水固然是好,但古时有条件饮用泉水的人极其有限。对于大众来说,夏天常见的饮用水是井水这种地下水。
凿井饮用地下水是古代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比直接饮用江河水要进步了很多,更有利于健康。谁最早发明了水井?据说是协助大禹治水的伯益,即《吕氏春秋》中所谓“伯益作井”。如果此言属实,说明中国人早在夏商时期已喝上了井水。
古语道:“井水养人。”但也并非所有井水都可以直接饮用。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中是这样说的:“凡掘井及泉,视水所从来而辨其土色。若赤埴土,其水味恶。若沙土,水味稍淡。若黑坟土,其水良。黑渍者,色黑稍黏也。若沙中带细石子者,其水最良。”
明代李时珍则从水源远近来评价井水的优劣,《本草纲目·水部》称:“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而城市里靠近沟渠、污水的井则水质最差,不能直接喝,“用须煎滚,停一时,候碱澄乃用之,否则气味俱恶。”
如何分辨出井水的好坏?古人提出了“煮试”、“日试”、“味试”、“称试”、“纸帛试”等五种简单方法,以“试水美恶”。
比如“味试”,如果水有味便不是上等井水,“无味者真水”:“凡味皆从外合之,故试水以淡为主,味佳者次之,味恶为下。”古人还从水的比重上判断井水品质的高低,方法是把不同的井水装在一个瓶内称重,“轻者为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泉水,还是井水,都要及时饮用,长时间放置的水不宜再喝。
寒水——古代最高档的夏日饮用水
古人采冰图
古代夏天最高级的饮用水叫“寒水”,即“冰水”,又称“凉水”,也是一种纯天然水。东汉蔡邕《为陈留县上孝子状》记载:“臣为设食,但用麦饭寒水。”
古时没有人工制冷降温设备,为了能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寒水,古人从冬天就要开始准备,设凌阴(藏冰室)将采集的天然冰块保存起来,到天热时再拿出来消费,称之为“夏冰”。
《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就是这一消费习惯的反映。一直到明清时,冬天采集天然冰收藏,供夏季消费,都是不可或缺的宫廷制度。
除了利用冰块外,古人还利用“冰井”来制造寒水。冰井是充分利用地下冷源的人工设施,汉朝时,冰井用陶制井圈套成井壁,井底是一只陶鉴,用于冷藏饮品和食物。
古人还有收取“腊雪”、“冬霜”的风俗,用于夏天消费和疗疾用。据《本草纲目》,取腊雪时,“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
因为冰雪都是夏天稀罕之物,非一般人家可以消费,唐朝时一度贵比黄金。后唐冯贽《云仙杂记》引《止戈集》:“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白居易因为诗写得好,在民间名声大振,夏天消费冰雪也变得方便了:“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偿价。”杜甫在《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也提到了他与富贵子弟消费冰水的事情:“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到了宋朝,用冰雪制作成的冰水已不再是贵族消费专利。在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街头,冰块、冰水已可以很方便地买到,还有用冰制作出的混合冷饮,如“凉水荔枝膏”、“冰镇珍珠汁”。
饮料花样多到超过你的想象
除了这井水和寒水,古人的冷饮花样也是超过你想象的。
在西周时期,就有了专门负责冷饮制作的从职者。春秋末期,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到了汉代,夏天已有比较讲究一点的饮料——蜜水,这是一种在水里掺入蜂蜜的饮料,可看作是“汉代雪碧”,是当时的一种高档饮料。
到汉末,在饮料里加蜜已成为时人常规喝法。汉末枭雄袁术,便十分爱喝这种饮料,袁术死时正是大热天,想喝杯蜜水,但当时军中已绝粮,哪还有蜜?厨师端来了水,袁术长叹:“我袁术怎么到了这个地步”后,趴在床上吐血而死,此即《魏书》所谓“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袁术想喝的这种“蜜浆”,就是类似蜜水的一种夏季饮料。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代枭雄竟让一杯饮料羞死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外饮料史上的一件奇闻。
到了隋唐,饮料比以前讲究多了,出现了类似深受今人推崇的保健饮料,时人把这种饮料称为“饮子”。“饮子”系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解渴的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饮子”很受隋唐消费者的欢迎,当时,长安街头“饮子店”很多,和当今街头冷饮店一样,生意兴隆,有的“饮子店”还可以先喝后付钱。
五代人王仁裕的《玉堂闲话》中,便提到了一家饮子店:时长安城西市的一家饮子店生意做得特别好,每到盛夏,便用一口大锅熬制饮子出售,这家所售饮子能治疗“千种之疾”,且喝了就好,所以名声很大。当然也不便宜,“百文售一服”,当药水来卖了。
唐时,街头卖冰已成为一种谋生手段,还出现了天热涨价的现象。《唐摭言》“自负”条便引用了这么一则故事:“昔蒯人为商而卖冰于市,客有苦热者将买之,蒯人自以得时,欲邀客以数倍之利;客于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意思是,以前蒯地的生意人在街头卖冰,乘大热天涨价,高出原价几倍出售,顾客一气之下都不买了,不多会冰全化了。结果蒯人为贪心而后悔,流着泪走了。
街头卖冰,在唐之后便成了夏天最常见的一景。南宋诗人杨万里便记述了他所生活时代时小贩沿街叫卖冰块的情形:“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明清以来,老百姓伏天最盛行吃莲子汤。在清朝宫廷中,消暑冷饮的种类就有很多了,冷饮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冰镇后吃起来绝对爽口,真是“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到清末,中国已出现了一种新型饮料“荷兰水”。所谓荷兰水,其实就是大家现在常喝的汽水。
来源:北京晚报、长江网、《百科知识》杂志、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