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央视认真做起综艺,就没有其他台什么事了

探索 | 发现
 原创  12-11 14:41

1.jpg

本文图片选自《国家宝藏》

《中国诗词大会》让“唐诗宋词”再次“燃”起来,《朗读者》让几亿人热泪盈眶。

央视再出大招,《国家宝藏》横空出世。

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开场就有“龙气袭来”。

“我们这个节目有多年轻?也就是上下5000年。”

2.jpg

首先来看看阵容:

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

中国9大博物馆馆长围坐一圈儿,组成“国宝点评天团”,谈笑风生,共话古今。

3.gif

其次来看看表达形式。

这可不是一部干巴巴讲述史籍典故的“八股文”,而是文物版“海选”。

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选出三件文物组内对战,每件文物都有一位明星守护人,通过“小剧场”的形式来演绎这件文物“前世今生”的故事。

最后由网络投票,每个馆选出一件文物代表,参加即将在故宫太和广场的国家宝藏特展。

没有撕X、无需炒作、不用买热搜,自带流量的“国宝”文物+“豪华”嘉宾+明星效应+“官方diss”,难怪刚一出手就拿下豆瓣9.4高分。

央视爸爸认真做起综艺,就没其他台什么事了。

4.jpg

千里江山,千年不变

自900多年前的北宋流传下来的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最先登场,这幅图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进行展示,也曾在展出时万人空巷,凌晨排队只能看5分钟。

5.gif

李晨演绎的“前世”小剧场中,讲述了这幅传世经典的“诞生”过程,讲述了宋徽宗与画作者18岁天才少年王希孟的故事。

6.jpg

故事讲述的可能不甚正确,更无从考究,但相信凭借这个故事,更多的人知道了这幅画的年代、作者、背景,更加了解这幅画。

所谓普及知识,不外乎此。

《千里江山图》的“今世”更加璀璨,这幅巨作全卷长11.95米,烟波浩渺山峦蔚然,连一个撒网小渔夫的情态,都十分精妙。

不仅如此,自宋至今传承近千年,竟然毫不褪色。

“今世”便是解读这个神奇的效果的。

《千里江山图》的细腻生动,源自繁复的工序。

中央美院老师一开始想临摹,就随便打了一个底稿轮廓,直接上色,发现效果远比不上原作。

后来,经过四年的研究,闭关两个月时间,才终于磨出来了贴近原作的工序:整整画 5 层。

墨稿:37 天。

绿色:15 天。(一遍赭红,两遍绿)

青色:15 天。

就这样两个多月时间,也才复制了《千里江山图》的十分之一。

7.jpg

《千里江山图》的千年不褪色,源自颜料的选择,这些颜料都是宝石,孔雀石、蓝铜矿、青金石、朱砂、雌黄、赭石、千年砗榘(che ju)...

而且都是用的最上品。

8.jpg

非物质文化遗产“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唯一传人仇庆年也做客演播室,现场解读矿物颜料让颜色“千年不腐”的秘诀。

这样的研磨,要二十天才能达到画家需要的细度。

9.jpg

所谓匠人精神,不过如此。

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

在介绍“瓷母”(各种釉彩大瓶)的单元里,王凯饰演的“乾隆”被遭官方吐槽,被王羲之、黄公望、雍正三维立体环绕DISS,又可怜又可爱。

10.jpg

糟践成这个样子了!

11.jpg

乾隆爷的审美被后世专家称为农家乐审美,乾隆爷喜好在名家作品上狂盖章、点评被后世称为“弹幕第一人”。

12.jpg

据说乾隆爷“祸祸”的是赝品!

13.jpg

当乾隆爷展示自己想烧制一个“集大成者”的陶瓷时,更是遭到了集体鄙视。

即使不被理解,但是“乾隆”依然“执拗且骄傲”地宣布:

“精美的珐琅彩,天青色的汝窑,素雅的青花瓷,几千年来,中国匠人创造出了多少奇迹,如此融合,怎会不美,这才是我大清盛世的集大成者,这才是盛世该有的风范和心态,我不求天下人理解,只求让后人知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

17.jpg

“瓷母”的今生中,故宫博物院院长说,它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烧造技术的巅峰。

故宫志愿讲解员是这样说的:

它们能齐聚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导致全器尽毁,它在瓷器烧制工艺技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17种釉彩各自的烧制技艺、要求、难度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每一种釉彩的烧制成功率是 70%(这算比较高了),17种全部烧对,那概率也是0.7的17次方,即 0.23%。

这万分之二的概率,乾隆盛世的工匠们还真的就做到了。

现世仅存一件,集大成者,非常珍贵。

18.jpg

华夏民族的信仰就是我们的文字和历史

第三件国宝,石鼓。

这是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

10个圆圆的石头,其貌不扬,然而经历最厚重、最坎坷。

石鼓是中古最早的石刻诗文,有 2300 年历史,比耶稣都要年长。

被称为“石刻之祖”,上面的文字最为宝贵,可能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文字。

19.jpg

石鼓每逢战乱必丢失,每逢盛世必重现。

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守护者用生命寻找、守护、保卫着石鼓,敬畏着中国最原始的文字。

香港演员梁家辉作为国宝守护人,两岸同胞,共同使用一样的文字,才让我们可以交流,才使我们成为一家。

在石鼓“前生”故事中,讲述了史学家司马光父子守护石鼓的故事,年幼的司马光在父亲身上,学到了对历史和文字的传承与敬畏。

司马光的父亲教育他:“我们华夏民族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

20.jpg

掷地有声。

石鼓的“今生”,也讲述了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

在日军侵华时期,一家三代故宫人,用生命守护石鼓的感人故事。

梁金生老先生,他的高祖、曾祖、爷爷、父亲,都先后就职于清宫和故宫博物院。

日军侵华时期,就是他的爷爷将故宫的文物护送南迁,战后再由他的爸爸护送回北京。

梁老先生说“国破山河在,如果我们输了,可以反击,打回去。但如果文物遭毁了,咱们文脉就断了。”

21.jpg

那是战乱时期啊,单单每一个石鼓都有1吨重。

可就是历时16年,辗转上万公里,经历轰炸、流寇、车祸、火灾,这些上百万件的文物都无一损毁!

创造了二战史上文物保护的奇迹。

22.jpg

梁先生兄弟姐妹5人,也都是在护送文物的路上出生的,他们的名字也都是根据文物经过的地名来起的。

梁金生,金,指的就是南京(金陵),还有梁峨生、梁嘉生、梁宁生、梁燕生。

每个人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颠沛流离的岁月。

所谓传承,不外乎此。

23.jpg

有人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

有人说,“满屏都是文化!”

有人说,笑过之后是满满的自豪和感动!

对于普通人而言,文物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文物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可看、可触摸、可依据的历史。

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小水滴,随波逐流,走的每一步却都是历史的推动。

我们的信仰,就是我们的历史。

我们历史,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传承、敬畏、尊重历史,就是尊重国家、尊重自己、尊重未来。

710
41.0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