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个三线线城市书店买漫画书《ONE PICE》,几经波折才在角落里翻到布满灰尘的《航海王》,上面赫然写着“港台译”三个大字。
“港台译”曾经伴随着90后青年的大部分时光,从《七龙珠》到《数码宝贝》,从《神龙斗士》到《名侦探柯南》,那些带有着明显偶像剧味道的日韩动漫国语版,大多数都是经由港台翻译传进大陆的。
我国的动漫行业起步晚、发展迟,而国外动漫传入大陆上的时间最早也到了80、90 年代。美日韩动漫的崛起和引进使国内出现了大批粉丝受众,而港台的翻译就相当于动漫进入国门的“转换器”,粉丝受众的看到的作品全依赖于翻译。
当大量的不同语种的动漫统一被翻译成汉语传进大陆之时,港台纷杂的出版社在版权之间争夺,每一个细微的变动对于大陆的动漫传播以及二次元文化的兴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日漫顶梁柱《ONE PIECE》——世界上发行量最高的单一作者创作的系列漫画——在中国传播时译名就十分波折。《ONE PICE》在港台漫画单行本最先由大然文化代理,译名为《海贼王》;至2003年单行本出版权移籍东立出版社,因版权原因又改译名为《航海王》。
然而当爱奇艺、搜狐以及腾讯动漫买断版权和播放权后,对于译名的选择颇费周折。现主流媒体习惯性把《ONE PICE》翻译为《航海王》,这与大批90年代的漫迷所坚持使用《海贼王》的译名有异。无论几经挣扎还是群愤告之,最后中国大陆简体中文版单行本还是译名为《航海王》,不少网友也只能在网络上“望洋兴叹”。
动漫翻译的差异对国语配音影响最明显,不同的感情色彩和不同的语言文化所渲染出的气氛存在着微弱的差异,在这些差异中,往往就可以窥探细节性的人设和主题思想。在一部好的翻译动漫中,声优(配音演员)的配音功力占七成,剩下三成全依赖于作品的翻译。
比如《银魂》中“不是假发是桂”的梗到台翻译成“不是Gay是桂”。在日文中“假发”和“桂”的发音相似,从而以这个缘由产生《银魂》中经常用以调侃的槽点。但如果换成国语,则多了几分无可奈何。音译无可厚非,但音译的基础上语义变化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经常被作为“差劲的翻译”典型的 “踢牙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事实。
港台翻译经常会带一些夸张的成分以烘托剧情,吸引观众。随便说几个反差较大的翻译,大陆版《黑子的篮球》台译作《影子篮球员》;大陆版《镜之边缘》港台译作《靓影特务》;大陆版本《歌姬计划》港台译作《女歌手计划》;而著名的《火影忍者》在港台译作《神秘任务》。且不说译名哪种更适合,单就文意理解的角度来看,两种方式的译名相差甚大。
不单单是在语义把握上翻译程度不同,港台与大陆对于动漫作品的尺度也有所不同。国内通行的版本《这就是僵尸吗?》在台译作《魔装少女就是本少爷》,而台译本相对来说更加忠于原著。大陆相对禁播的《死亡笔记》《东京食尸鬼》和《暗杀教室》等动漫在港台时有看到。诸如此类,在尺度把握上港台比大陆更加地开放和自由。
一些口语性的语言,比如说kuso(可恶)和日文くそ(可恶)的发音类似,同时在港台也是平时日常中会用到的口语,但更多使用这种语气词的漫迷还是认为来自日本的音译。港台口语性词汇对大陆影响颇深,很多已经进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说“轰杀”指要杀掉某人的动作, “废柴”指无用之人,或者是废物,“逆天”指要逆着天道而行,或愤怒时所使用。在中国有将近20%的网民属于泛二次元用户,而其中很多核心用户就来自港台地区。在微博1.53亿二次元用户中KOL的账号2.3万+,港澳台及海外用户占比就高达10.0%。
然而并非说大陆单向性地接受港台影响,中国的动漫产业也在逐渐做大做强。2012 年,文化部发布的《“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更是首次将动漫产品单独列入规划中;2014 年IP 行业发展迅速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动漫、游戏等 IP 资源为核心向外传播。今年国家级动漫企业功夫动漫就在在港台新北市隆重举行品牌发布会,宣布旗下两个重磅IP正式进军港台市场。功夫动漫打造的《笨笨鼠》和《小童猫之喵星来客》两个重磅动漫IP。
港台也有网民在BBS中开热帖讨论大陆动漫,引起强烈反响。《狐妖小红娘》《全职猎人》等均有上榜。在“二次元群众”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动漫领域的发展必将向着无界限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国内,普遍被称为中国 IP 元年,国产优质IP 不断涌现,文化变现渠道也不断丰富。优质 IP 是文化产业链的价值核心,创造优质内容并广泛传播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二次元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