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30日,美、英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
到今天,WTO整整70周岁了。
7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是大半生,但对于这个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国际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多边体系来说,WTO给世界带来的精彩仍然在延续。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的不得已之选
上世纪四十年代,二战的硝烟渐渐散去,各国都在舔舐战争带来的伤口,希望把经济和人民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而战争带来的合作并没有在和平到来之后继续延续下去。在恢复本国经济的过程中,各国首先想到的政策是保护主义,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但保护主义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好转,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萧条仍在持续,大家逐渐意识到,国际贸易的相互限制是造成世界经济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解决复杂的国际经济问题,特别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成为战后国际社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
互惠互利成为了世界各国唯一的选择。经过多次谈判,美国等23个国家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承诺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从此以后,关贸总协定也渐渐成为各国共同遵守的贸易准则,协调国际贸易与各国经济政策的唯一的多边国际协定。在协定签署后的第一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达到惊人的36%,到1995年关贸总协定变为世贸组织时,这个数字已经降低到了3.8%,而在此期间的40多年时间里,世界贸易已增长十几倍。
这个多边国际协定中受益的不仅是发达国家。关贸总协定曾经一度被称为“富人俱乐部”,但随着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增多和力量的增大,总协定不再是发达国家一手遮天的讲坛,已经增加了若干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为发展中国家分享国际贸易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自由贸易中享受着全球化的红利。
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积极寻求加入的重要原因。
WTO改变了中国
从1986年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路走了15年。15年中,关贸总协定变为了世界贸易组织,漫长的谈判从“复关”变成了“入世”。
15年一轮轮艰辛的谈判,就是为了争取到世界贸易体系中最核心的两点——“最惠国待遇原则”以及“国民待遇原则”。简单的说,就是在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交往的时候,能够争取到最基本的平等。而这个最基本的平等,中国一直被排除在外。
不少人应该还记得“入世”那一年的春晚,冯巩打着快板唱天津快书,说请WTO的外国女官员吃狗不理包子。为什么中国“入世”之后全国为此欢呼振奋,以致于“入世”成为当年春晚的热词?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错失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机会,成为20世纪的“后进”国家,但民族复兴之梦还在。要想使自己的规则成为国际通行的规则,就要成为世界强国,而要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首先学会遵守别人制定的规则。
为了平等也为了让世界承认;为了让经济发展也为了让国力强盛。在新时代的今天看中国人2001年的欢欣鼓舞,笑中带泪。但我们也更容易看清中国加入WTO的意义所在。
对于世界,中国加入WTO就如同“15世纪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让世界找到了中国市场这个“新大陆”。没有中国市场的世界贸易,就如同没有美洲的地球,同样是不完整的。全球找到了一个规模空前、增长迅速的新市场,发现中国经济是可以激活世界经济的动力,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生力军。
对于中国,加入WTO后仅用了十年就从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快速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除了享受到“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所带来的贸易便利、经济高速发展以外,其中的意义更加深远:
中国逐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快速搭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关或者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各种制度架构,形成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顺利发展的制度环境,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性要素。
中国的法治得到了完善。随着中国履行对WTO的承诺,特别是实施那些旨在形成最高透明度和非歧视性贸易的规定,消费者和公司都将受益于更广泛的法治。我们现行的反垄断法、合同法、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等都是随着“入世”而建立起来的,如果细心研读,会发现这些法律和世界通行的国际公约、条约几乎可以无缝对接。
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连锁反应。尤其是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得到加强。企业不再旱涝保收,不仅面临着国内的竞争还和国际同行们同台竞技。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压力,优胜劣汰的形势逼着中国人增强竞争和创新能力。
中国的视野不再局限于960多万平方公里。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加,经济发展朝着全球化的方向迈进,人们的全球观念、国际观念逐步加强。我们能用5000年的积淀全面看待这个世界,这种全球视野的大局观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最为重要的是,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表明了中国政府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极大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今所取得的成果,不仅证明了我们的信心和能力,还再次证明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道理。
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会庄严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后WTO时代”的中国之路
世界经济的起伏好似轮回。如同关贸总协定创立之初的世界经济形势一样,现在我们又一次面临着衰退的大潮。上一次,各国找出的症结在于贸易保护主义,而这一次,个别国家则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向往起70年前的壁垒林立。
WTO虽然在持续十几年的多哈回合谈判中起起落落,但人类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客观现实不会改变,中国寻求发展的道路不会改变,中国正以自身的开放不懈推动着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发展,同时向世界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逆全球化不是出路,重回70年前的保护主义只不过是跳进历史的轮回。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中国倡导的经济全球化兼顾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不在局限于平等与承认,而是一种基于尊重的均衡包容的全球化。这是经历了千年磨砺却从未被丢失的中华文化之魂,这一理念结合中国共产党秉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当前推进新型全球化最实际的行动。
“一带一路”建设核心是“五通”,也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国希望通过互帮互助,发挥各方优势,中国不像旧有西方所掌控的全球化经济中杀鸡取卵、皆为利来的状况,而是以真正友好的态度,以强大的动员和建设能力,同各国从根本上解决在工业化道路上遇到的难题,让全人类共同享有美好生活。
作为领航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以全人类的幸福为背景。那曾经辉煌的大陆纽带、南海壮美的片片风帆,将成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下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