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距离“双十一”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围绕“双十一”大促的竞争卡位站已经打响。
继苏宁易购率先发布“不止所见,嗨购11天”O2O购物节后,京东紧随其后公布了“11.11全球好物节”,值得注意的是,与过往电商平台重点强调促销力度外,这两家电商平台都不约而同的发布了各自的零售创新战略。
其中,苏宁主打“智慧零售”概念,而京东的提法是“无界零售”,但本质上都是“线上线下融合”、“技术创新变革线下交易场景”。
那么,两家电商平台的零售变革思路或路径,各有什么特色呢?
京东打法:聚拢线上流量,利用技术创新赋能传统零售
截止目前,按照“京X计划”,京东已经相继与腾讯、今日头条、百度、奇虎360、网易、搜狗等几大“流量天王”结盟,触达近100%互联网用户,给各类商家的商品建立全方位的展示和触达场景。
与此同时,京东联合腾讯推出了赋能品牌商的“京腾无界零售”解决方案,以腾讯的社交、内容体系和京东的交易体系为依托,为品牌商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深度定制化、场景交易高融合的零售解决方案。
简单说,京东作为电商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线上的流量以及基于多年电商平台运营形成的数据分析和技术积累。可以说,京东、阿里分别依托各自的布局,实现了对在线购物用户的分割,建立了一定的壁垒,也在寻求进入对方擅长的领域。
如今,在两大电商巨头都在加大进入线下零售场景的步伐。
京东已经相继在“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等两大线下高频零售场景,以模块化的方式,按照不同的技术线路形成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比如京东“无人超市”模式,依托RFID、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而其“无人便利店”模式,则采取重力感应、图像识别等技术路径。
至于这两套方案孰优孰劣,现在尚能判断,不过,通过这种多选的方式,以创新技术和前沿科技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去改善或提升线下零售场景,既有助于缓解线下线上零售场景一度紧张的竞争关系,也有助于树立电商平台的技术创新形象,更重要的还在于实现线上线下零售场景融合,做大交易总额。
苏宁策略:起步线下连锁,打通线上交易再拓宽零售场景
在苏宁易购O2O购物节发布会上,有两大亮点值得关注。一个是它们与科沃斯合作推出的导购机器人,另一个是它们即依托智慧酒店提出的“嗨购市集”。
这个叫“旺宝”的机器人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等机制识别用户身份,并自动调取用户此前的购物或关注记录,并结合最新的商品调价情况,主动提醒用户关注的产品是不是降价了。
对苏宁来说,依托“旺宝”机器人既可以实现对用户的智能化管理,还可以依托历史交易记录,依托大数据和机器算法,向逛店的用户唤醒交易或推荐商品,增加传统线下购物场景的趣味性。
而所谓智慧酒店“嗨购市集”,其实是开展自助式酒店和沉浸式购物尝试。包括:1)消费者可以把酒店内商品都可以进行扫码,进入苏宁易购主站,一次性支付。2)依托人脸识别技术试点刷脸退房入驻系统,让消费者自助服务。
简单说,这相当于革新了传统住店用户的交易场景,客房内日用商品销售结算以及外卖场景,都可以实现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所谓交易场景的创新,其目的本质都在于聚拢用户,按照用户的交易场景偏好,引导用户完成交易,也是为了做大交易额。
场景之争:打造全新概念,提升对供货商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京东的优势是线上流量巨大,而苏宁的优势线下卖场众多,如今,双方都不约而同的提倡“线上线下融合”,一方面,足以说明不论线下或线上都有“天花板”,另一方面,不论是线上零售,还是线下零售,暂时谁也取代或消灭不论谁。
因此,不论是京东的“无界零售”,还是苏宁的“智慧零售”,现阶段都是为了向平台各类商品供应商的“画大饼”,也就是平台间对上游厂商的争夺,进入更多的商品销售领域。
一方面,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何时在各地上线,上线的数量有多少,交易规模有多大,本身都是未知数,但是,通过概念打造,确实给各类商品厂商勾勒出了比较诱人的想象空间。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的应用场景可能比传统线下零售场景覆盖范围更广,很多不适合开设传统线下零售店,可以尝试布局此类形态,增加了交易的可能性和服务的便利性。
只不过,对消费者来说,随处可买不等于随时会买,一方面,要看消费者的荷包是否够鼓,另一方面,还要看消费者是否有需求。
而如何激发消费者更多的消费需求,也是零售变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除去商品端迭代创新外,如何依托技术创新激发消费者购物热情,也是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