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现,必见天价:从3.2亿拍品说珐琅彩鉴定的八大技巧!

收藏天下
 原创  10-13 10:35

近10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瓷器拍卖价飞速飙升,并且不断跨越亿元关口。

2006年在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更以1.5123亿港元拍出,创造了我国珐琅彩瓷器拍卖纪录。

1.jpg

2010年在苏富比秋拍上,一对“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以总价1.7268亿港元拍出,再次刷新了国人对珐琅彩潜力的认知。

2.jpg

这些活生生的数据足以说明晰市场对清三代期间价值的高度肯定与需求。高价藏品的成交并非偶尔,而是市场需求之必然趋势。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鼎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珐琅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画上珐琅彩釉烘烤而成。画工技艺高,加工水平严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

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廷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传,故而流传到现在的珐琅彩瓷器数量极少,很少人可见到此类珍品。那么如何鉴别珐琅彩瓷器的真假呢?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最常用的八大鉴定技巧的图文详解,如下:

一、瓷胎

珐琅彩瓷器首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

3.jpg

紫红地白梅珐琅彩小盅,清雍正,高3.5cm,口径7.3cm,足径2.9cm(故宫博物院藏)

二、造型

珐琅彩的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4.jpg

胭脂紫轧道珐琅彩直颈瓶,清乾隆,高27cm,口径3.2cm,足径4.4cm(故宫博物院藏)

三、底轴

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堪称“白璧无瑕”。

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清康熙,高7.8cm,口径15cm,足径6cm(故宫博物院藏)

四、色彩

珐琅彩比较注重珐琅的彩色。颜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7.jpg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高6.6cm,口径14.5cm,足径6cm(故宫博物院藏)

五、色料特点

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8.jpg

六、画工工艺

珐琅彩器画工特别讲究,多为工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的,工艺上也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除了有色地彩绘,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这种方法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乾隆时期出现了粉彩瓷和珐琅彩瓷之间的作品。

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清雍正,高6.9cm,口径14.6cm,足径6cm(故宫博物院藏)

七、纹饰

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九秋菊花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溶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

11.jpg

珐琅彩松竹梅纹瓶,高16.9cm,口径3.9cm,足径4.9cm

八、款识

康熙时期落款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或单方框。

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四字组成“雍正年制”,一为六字“大清雍正年制”。

乾隆的款识有三种,一为“乾隆年制”四字双方框形,一为“乾隆年制”四字,还有一种为“大清乾隆年制”。

收藏界有一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清三代瓷的持续受宠,盖因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雍正承上(康)启下(乾),整顿吏治,使清朝出现了一个国强民富的时代。

中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匠师们发挥智慧,精工巧制,使瓷器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740
49.1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