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雕刻艺术的结晶

精神的力量
 原创  09-13 15:37

1.jpg

很多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词语更是绝版连翻译都不能表达出其中的意境,古拙一词用英文也不知如何翻译,最接近的也是Sincere,却为真诚,纯粹之意,与原意差距很大,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绝妙之处。

2.jpg

朴拙,古朴粗糙。 宋代何薳 《春渚纪闻·古声遗制》:“余谓古声之存於器者,唯琴音中时有一二,不患其器之朴拙,使人援弦促轸,想见太古自然之妙,然后为胜。”

3.jpg

唐代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戴逵》:“ 逵 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 无量寿 木像高丈六,并菩萨。 逵 以古制朴拙,至於开敬,不足动心,研思三年,刻像乃成。”可见古人其实还是对朴拙有相当高的推崇与认知的。

4.jpg

精巧娴熟固然养眼,然质朴与率真也同样动人心弦,这是一个时代的另一个清澈的缩影。物之朴拙往往体现的是人之性情。

5.jpg

拙非笨拙,而是内心最质朴的情感流露,这种情感加以不循规蹈矩的的形式直抒胸意,往往会让人顿生共鸣,触动内心。与巧不同,拙重在内心,巧重视外形,从这个角度来看,拙是最接近禅意的。

6.jpg

中国雕塑浑身上下充满着中国古代哲学精神,雕塑的造型与线条皆讲究意境,这种叫做意境的背后则是中国人的哲学观,而中国文化受儒家和道家的影响深远,故如果以欣赏西方雕塑的标准直接来研究中国雕塑,那是不得要领的,也完全理解不了中国雕塑中那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形体处理。

7.jpg

在雕塑的长河中他不算皇家,也不够气派,甚至谈不上精美,但他却以稚拙率真的形体感和沧桑的面貌惊艳于世人。总体背屏线条与顶部护法龙的处理简单而十分协调,一龙爪踩在佛头上打破了过分对称的布局,而佛的坐姿舒缓而放松,有一种亘古以来的安宁和佛法之大度。左侧底座上似有一“大”字模糊能辨认,北朝早期造像是近期所获,尺寸不大,除头部缺失底座略有残损外,其他均保留完整。

8.jpg

757
45.6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