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丽的藏南
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包括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部分国土。
美丽的藏南
藏南地区总人口约90万左右,有八十二种不同民族,有多种宗教,主要包括藏传佛教、泛灵论、小乗佛教、印度教等。
从印度洋上吹来的西南季风,使这里温暖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从卫星地图上看,整个藏南一片葱郁,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亦是中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美丽的藏南
藏南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卡门河等。雅鲁藏布江全流域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单位流域面积和单位河长的水能蕴藏量居我国各大河之首。
西藏东南林芝地区中段,坐落着世界闻名的山峰——南迦巴瓦峰。据传,在藏传佛教中,南迦巴瓦峰是众神聚会的地方,终年烟雾缭绕,难得睹其真貌。
南迦巴瓦峰
由于地处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俯冲的东北挤角,地质地貌多种多样,藏南因而也被称为“地质博物馆”,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便隐身其中。
2.“麦克马洪”线的由来
中印边界问题久远复杂,最远可以追溯到印度变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英国以印度为中心的殖民扩张。
1888年,英军强占过西藏的许多边防要塞,占领了亚东。
藏南地图
1903年7月,英军入侵西藏岗巴宗,当时被英军收买的噶伦夏扎·班觉多吉等人主张与英方议和。十三世DL喇嘛大怒,将其革职关押。
在英军随后的进军中,DL喇嘛被迫远走外蒙,后来辗转到五台山、北京、青海……
DL喇嘛想要依赖的晚清政府软弱昏庸,将主战派驻藏大臣换成了投降派,他大失所望。
随后10年中,英国威逼利诱,满清政府、袁世凯政府均拒绝让步。
美丽的藏南
后来由于川军作乱,DL喇嘛再次离开拉萨。清廷和国民政府将DL喇嘛的封号反复取消又恢复,让DL喇嘛不满。DL喇嘛想依靠英国逼迫川军撤离核心藏区,但是英国要以部分藏区领土作为代价。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姆拉会议召开了。
1913年的西姆拉会议,中国中央政府派出了亲英的陈贻范为西藏宣抚使。会议由英印政府外务大臣麦克马洪主持。
中印有一条“传统习惯线”: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邻接印度阿萨姆平原。这条传统习惯线向北到喜马拉雅山脊,是历来属于西藏地方管辖的门隅、珞瑜、察隅三个地区。
美丽的藏南
在西姆拉会议召开之前,麦克马洪派人等在这几个地方进行了详细的勘查,绘制了详细地图。按照他们的意图,画出了一条基本上沿着喜马拉雅山脊,从中国、缅甸接壤处到中国、不丹接壤处的东段“中印边界”,将门隅、珞瑜和下察隅的地区全部包含在内。
草约受到袁世凯政府和中国各界的一致反对。
1914年7月3日,麦克马洪和夏扎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陈贻范当场发表外交部声明:该约未得中国同意,英、藏方面签字画押,中国万不能承认。长达10个月的西姆拉会议至此以破产告终。
麦克马洪在给伦敦的最后一次报告中称:“我离开印度前,没有能够使中国政府在三边协定上正式签字,我对此感到非常遗憾。”
1934年,英国对南京国民政府再次提出所谓的西姆拉协议,遭到中方拒绝。
3.建国后的较量
1948年,趁中国忙于内战无暇顾及边疆,刚独立的印度开始派军队进入门隅地区,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占领门隅的中心城市达旺,武力将西藏当局派到当地的行政人员驱逐。
美丽的藏南
1954年,印度政府在该地区建立伪“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政官方地图,将中国拒绝承认的“麦克马洪线”由原来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已定界”。
1960年,印军完全控制了麦线以南属于中国西藏的门隅-珞渝-下察隅地区。
1962年10月—11月的中印边境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速胜,收复包括达旺、邦迪拉、梅楚卡、瓦弄等重要城镇在内的藏南大部分区域,进逼至传统习惯线附近。后出于多种原因,中国军队又主动后撤至麦克马洪线以内。
1964年,印军重新占领该地区,重新在“麦线”附近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
1972年,印度将该“东北边境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
1987年2月,印度宣称建立“阿鲁纳恰尔邦”。
美丽的藏南
中方多次严正声明,不承认非法的“麦线”和“阿邦”,并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线设点的军事人员。
1996年江ZM访印,双方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2003年,中印两国开始建立特别代表会谈机制,确立了解决边界问题的三步走战略:先确立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再确立落实指导原则的框架协定,最后在地面上划界立桩。
2005年温JB访问印度,双方达成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