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天在学校被同学打了”、“孩子下午放学时自行车在学校附近被人抢走了”……长期以来,校园安全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意外伤害时有发生
近年来,校园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在体育课、课间和课余活动。有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刚装上,学生使用时发生事故;有的学生课间追跑打闹,造成破相或骨折;有的甚至在课堂上还发生被铅笔头扎伤、实验过程中烫伤等事故。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孩子平安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然而,这几年涉及到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且表现出越来越频繁,形式越来越复杂,后果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甚至生命构成威胁,而且给家长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并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小编调查发现,孩子的安全问题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揪心和焦虑,“孩子的安全去哪儿了”,成为当下一个普遍的问题。
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自1996年起,中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学校是学生求知的场所,肩负着传播文明的神圣使命,被誉为“一片净土”,然而,静谧和欢乐的校园中却存在着许多安全问题,课间伤害、挤压与踩踏事故等问题不断发生,甚至成了有些学校的顽疾。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小学生自我防范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薄弱,较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事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生命不保,谈何教育。”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每年有数十万青少年非正常死亡。据《中国教育报》披露,我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1.6万人以上,平均每天死亡40多人,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教学班的孩子,还有更多的学生在学校遭遇各种事故并受到伤害。
校园内一旦发生伤害事故,不但学生遭遇不幸,而且还给学生家长带来巨大的创伤,有些事故的发生,会给一个原本圆满的家庭带来终身的痛苦和遗憾。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校、校长、教师也就成了“唐僧肉”,动辄被推上被告席,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学校造成很大压力,甚至使学校瘫痪。于是,有些学校会因噎废食,课外实践活动没有了,课间活动减少了,体育课也简单得不能简单了,剥夺了学生很多正常受教育的机会,造成学校教育的缺失。
告诫孩子,处理安全应急措施的几种办法:
1、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必要时,向路人、同学、老师呼救求助。
3、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4、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5、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