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中国动画之“变”!“回归传统的趋势越来越强”

动漫集结
 原创  06-14 16:02

【环球时报记者 冀昱樵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董 铭】编者按:孙悟空、哪吒、葫芦兄弟……距中国第一部动画作品《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诞生,至今已经整整100年。生活在一个世纪以前的动画师可能没有想到,中国动画行业如今可以涌现出《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揽获数十亿票房的精品。这一发展除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一代代动画人才的努力和制作技术的突破也为该行业提供养分。

发展之路

在中国动画史上,万氏兄弟——万籁鸣和万古蟾不得不提。1922年,时长1分钟、名为《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广告动画短片正是由万氏兄弟拍摄制作,运用原始技法和逐格拍摄原理,成为中国动画的雏形和先声。自幼酷爱绘画的万氏兄弟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出《大闹画室》《龟兔竞走》《国人速醒》等作品,其中,1935年的《骆驼献舞》成为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作品。在抗日战争期间,万氏兄弟打造出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中国动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组建和成立,标志着中国动画建立起自己的摇篮和基地。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特伟、靳夕、王树忱等众多动画人才开创中国动画辉煌年代:《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神笔》《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等风格各异的作品诞生,开创出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多种形式,1961年至1964年的《大闹天宫》更是把中国动画艺术水准和声誉推向海外。改革开放之后,《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等长片动画,《阿凡提》《邋遢大王历险记》《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系列动画,以及《三个和尚》《山水情》《雪孩子》《九色鹿》等作品,成为“70后”“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

电影《宝莲灯》让中国动画在上世纪90年代开启“市场化时代”,诞生了《西游记》《哪吒传奇》《海尔兄弟》《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众多动画作品。当世界动画格局从传统手绘转向数码CG之时,中国动画人也在新千年之后打造出《莫比斯环》《秦时明月》等CG动画电影和系列动画,《熊出没》与《喜羊羊》逐渐成为原创金牌IP。2015年,中国动画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迎来又一次爆发,《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叫好叫座的动画作品之后,《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更是创下超5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动画票房新纪录。

走向海外

相比于真人电影,动画这种艺术形式更易于跨文化的交流传播。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当年不仅在中国大受欢迎,拷贝传至日本后影响颇广,其中就包括当时年仅14岁的手冢治虫。这位后来的日本动画大师、“阿童木之父”深受《铁扇公主》的启发,反复钻研这部中国动画片。1985年,手冢治虫还特意前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拜会万氏兄弟,“孙悟空与阿童木的见面”谱写出中日动画交流的一段佳话。

凭借独特的风格和较高的格调,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作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大闹天宫》曾获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在伦敦电影节和法国上映后都大获好评,被法国《世界报》誉为“美感上不输迪士尼,风格上完美呈现中国传统艺术的作品”。《小蝌蚪找妈妈》《鹿铃》《山水情》等中国特有的水墨动画形式更是让国外从业者惊讶于如何用动画来实现这种在宣纸上才有的水墨晕染风格,也传递出中国人特有的诗情画意和思想境界。

30.1.jpg

《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取材自中国传统神话和寓言的动画作品,也纷纷在戛纳、柏林等国际顶级电影节上获奖,推动中国动画在全世界的传播。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与国外尤其是日本动画的合作增多,2008年的动画剧集《三国演义》就是中日合拍动画的典范之作。近年来,中国原创动画逐渐走向海外:《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电影在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上映,《灵契》在多家海外电视台开播,《伍六七》被美国流媒体平台网飞购入,融合日式画风和中国文化的《罗小黑战记》在日本大受欢迎……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动画获得越来越多海外观众的关注。

精神内核

在产量和质量方面,中国动画近来都有明显提升。《姜子牙》《白蛇2:青蛇劫起》《雄狮少年》《熊出没:重返地球》这些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又不乏现代气息的作品,正见证着中国动画历经百年发展后的繁荣和巨大潜力。少儿动画作品《天真与功夫袜》的制作人刘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是很多动画作品的灵感来源,“这些故事让优秀的动画作品在文化、人物层面足够扎实,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欣赏故事和情节创意,而不用花太多心思去理解人物的背景和动机”。文化评论员石文学认为,中国动画正在回归东方美学,《大护法》《魁拔》和《白蛇》系列都是例证,“这种回归得益于我们动画技术的升级,只有更精良的制作技术才能为寻找自己的特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动画回归传统的趋势越来越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动画制作者可以继续发掘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的戏剧性,结合当下年轻观众对于流行文化的需求,将这些故事重新改编。

人才坚守

如果没有动画制作者们的努力,中国动画产业不会有今天。他们中的许多人历经多年打磨才推出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大理寺日志》的导演尚游当年放弃工程师的工作,出于对动画的热爱投身其中并始终坚持,创作出这部豆瓣评分9.2的高口碑动画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成功的背后,也是导演杨宇以及60多家制作公司、1600人制作团队的努力。杨宇花费5年多时间研究剧本,一遍遍地推翻重做美术设计,甚至曾花费5个月来完善电影中的某个场景。

这些动画人已成为中国动画产业的驱动力。如今,中国动画市场不断扩大,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刘帅认为,目前中国动画制作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高端人才的稀缺,“在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各方面都有优秀的人才。但这些人才却分散在很多公司中”。在他看来,鼓励新鲜血液进入这个行业的同时,一个可以聚集这些人才的良好平台也十分重要。腾讯在线视频平台运营部少儿频道负责人厍寅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动画制作者们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国内和国际市场对中国故事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我们发现中国动画在产能和质量上已经具备非常强的能力。同时随着国际市场对内容多样化、多元化的诉求,经典中国故事同样会被全世界观众接受”。

1922:《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拉开中国现代动画发展序幕。

1935:中国首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诞生。

1941:中国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公映。

1953:中国首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诞生。

1955:中国首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亮相。

1960:中国首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出品。

1980:《哪吒闹海》亮相戛纳国际电影节。

1983:《天书奇谭》问世。修复过的4K纪念版于2021年11月在国内院线首映。

1999:《宝莲灯》登陆国内院线,票房累计2900万元人民币。

2015:《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该片票房累计9.54亿元人民币。

2019:《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该片以50.35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目前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

来源:环球时报

来源:环球网

552
10.0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