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的“两不惯”指的是违背原则和破坏规矩不能惯!
没有规则,爱就成了害。
其次是乱发脾气不能惯。孩子不会隐藏情绪,发脾气也就成了愤怒的唯一表达方式,家长要明确“哭闹和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立场,引导孩子通过沟通与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果家长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与原谅,甚至纵容这种不良情绪的发展,非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孩子变本加厉的索取,变得越来越没有底线,当形成一种常态后,也就不可逆转了。
一个好妈妈不是在孩子情绪爆发时责备他,或用更大的音量压制他,而是应该第一时间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
坚持“两不管”原则
首先是孩子能做到的事不管。现在的孩子,谁还不是爸妈是心里的宝,上到中学生和小学生,下至学龄前儿童和幼童,中国家长真的包办了太多的事,从另一方面讲,也是家长对于孩子的不信任造成的,当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饭时,当孩子可以自己穿鞋时,请把权利还给孩子,因为他们会在失败中得到更多。
其次是孩子能承受的事不管。很多家长恨不得把孩子捧在手心,孩子碰了、摔了,自责的情绪溢于言表,其实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知和跌倒再爬起本就是孩子的本能,在孩子跌倒时不要管,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在尝试新事物时,适时地提醒,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困难,怎样克服困难。
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也关系着孩子的一生,父母应该秉承“两不惯、两不管”的原则,这样教育出来的小孩将会很优秀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管习惯。这是抓根本打基础的事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业顺利的基础。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更有益于他未来的职业发展。比如端正的坐姿和写字的姿势,这对保护视力和形成良好的仪态都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提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会使课堂效率更高,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方式。比如先复习再写作业,可以及时巩固知识点,更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课后作业。
比如写作业时不做其他的事,能够有效缩短作业时间,还能养成做事专注的习惯。比如遇到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既可以及时解决疑问,又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比如每天睡前收拾桌子和书包,不仅有利于培养自理能力,更有利于形成对自己负责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坚持,开始阶段,父母可能因为看不到孩子的进步而对自己的做法产生怀疑,但正是这些行为习惯才是保证孩子未来学业顺利的基础。
第二,管困难,就是给孩子最需要的帮助。常有父母这样训斥孩子,怎么又抄错数了?做题时脑子里想什么呢?题目都会看错,眼睛长到脑袋顶上去了,下次认真点,仔细点!这些话父母可能说了几十遍,孩子听到前半句就能接上后半句,可是下次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于是父母觉得孩子把自己的话当成耳边风,根本不往心里去。当孩子反复出现同一个问题时,父母单纯的批评甚至发脾气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效的做法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提供解决方案,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第三,管休息,就是为孩子注入动力。孩子每天学习时间都很长,而青少年时期又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足够的睡眠和必要的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必不可少。大人们都知道如果白天郊游累了,晚上会很容易入睡。同样如果能让孩子增加户外运动量,充沛的精力得以发现,自然就会容易入睡。同时睡眠和运动还能使孩子学习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率更高。
那么我们不管孩子什么呢?
第一,不管作业,这是给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不要检查孩子作业,不给孩子讲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避免让孩子形成心理依赖。如果孩子养成了遇到难题,就请父母解决的习惯,不仅使他逐渐产生思维惰性,课堂效率降低,更会形成凡事不思进取的思维模式,在未来的职场上也会缺乏主动性和竞争力。
第二,不管分数,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充分的鼓励。
相信大多数孩子每当拿到自己的考试成绩时,潜意识里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可能出现的表情语言,甚至还有动作。父母不要小看孩子,他的学习情况他自己最清楚,因此孩子会将父母不满的态度更多地看作是情绪的发泄,这样又怎么能够达到父母期望的效果呢?孩子成绩好的时候,和他一起开心,成绩低于预期时,更关心错题是否都已经改正,发现的知识缺漏是否已经补上,以及学习中是否还有困惑?因为父母是孩子最看重的人,因此父母的情绪对孩子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只有父母不把成绩挂在嘴边,孩子才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学习本身,而不是担心父母的态度。同时父母还要认真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并且及时鼓励。有的父母说打骂都不管用,再夸他还不上了。然而谁不是越夸越开心,越干越带劲呢?要想让孩子努力学习,就要让他知道父母能够看到他的每一点努力和每个进步。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为了让父母看到更多,他一定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最后想说的是,学习成绩很重要,学习动力更重要。父母的帮助很重要,父母的鼓励更重要。
来源:每日健康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