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政策利好下加快库存去化速度,是摆在众多房企面前一道待解难题。
刘伟/发自北京
深度调整期下的房企是否还有冲规模动力?
5月22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了TOP50上市房企2022年销售目标,从统计结果来看,截至目前,有包括保利发展等38家房企未公布2022年销售目标,占比超过7成;从已对外公布销售业绩目标的企业来看,平均值为-3.32%。
头部房企中,碧桂园和万科均缺席了对今年业绩目标的制定;前10房企中,龙湖和招商蛇口规划的业绩目标与2021年几乎相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房企对今年行业的发展预期保守。
在已知对外披露业绩目标的房企中,只有大悦城计划增长超过10%,目标值为800亿元。2021年,大悦城曾将业绩目标增长定为超过20%,但在如今的行业形势下,大悦城又将该数值减半。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0年大悦城便制定了900亿元销售额目标,但其在当年录得销售额为694亿元,相当于完成销售目标的77%。
不过,此后大悦城仍坚称“坚持2021年千亿元目标不动摇”。最终,其在2021年录得销售额721亿元,距其千亿元目标相差近300亿元。2022年,大悦城能否完成最新制定的业绩目标值得关注。
与上述房企有明确销售业绩目标不同,不少房企在业绩会上对目标业绩进行了模糊化处理。如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此前面对投资者关于2022年销售目标的提问时便没有做出正面回答,仅表示2022年旭辉有超过3600亿元可售货值,未来更关心的是核心销权益背后的含金量和利润。
林中亦表示,2022年旭辉进入了第三个“五年战略”,其中在经营模式上发生转变,从过去纯住宅开发的经营模式转向“开发+资产运营”的经营模式;经营导向也发生改变,从过去追求规模到现在开始追求效益。
也有房企给出了定性的销售目标。2021年接棒宋广菊成为保利发展董事长的刘平,此前提出2022年保利发展要“进三争一”,这一目标较5年前宋广菊提出的“重回前三”更进一步。4月21日,在2021年度保利发展网上业绩说明会上,刘平表示,“公司提出‘进三争一’目标是有信心和底气的。”
另外,从存货来看,截至2021年年末,TOP50上市房企存货规模达到了11.03万亿元(6家未披露年报房企未计入统计范围内)。从单个房企存货规模来看,2021年有17家房企存货规模超过2000亿元;头部房企存货规模均超万亿元,其中碧桂园、万科存货规模分别为10600亿元和10760亿元;保利发展存货规模也达到8096亿元。
在TOP50上市房企中,2021年末较2020年末存货出现下降的企业有13家,其中碧桂园存货减少最多,为400亿元;首开股份次之,为202.39亿元。其他31家房企存货均出现增长,2021年存货增长区间在0.71亿至1111.97亿元间,其中存货增长最多的是建发房产,增长值为1111.97亿元;存货增量超过千亿元的仅此一家。
由此可以看出, 2021年上半年在“集中供地”政策首度实施情况下,房企加大投资、积极拿地,但在2021年下半年,疫情及行业政策等因素带来了较多不确定性,多数房企开工、竣工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提到房企存货就不得不提房企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营运能力重要指标之一,用来测定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的周转速度;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以及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
根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数据,2021年TOP50上市房企平均存货周转率为0.407,较2020年末存货周转率平均上升了0.042。存货上升同时周转率也上升,说明房企销售速度小于土地储备增加和可售面积增长速度。
其中,华发股份存货转换周期超过2000天,中国铁建存货转换周期仅为173天,这两者分别为存货转换统计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
随着新冠疫情在国内各城市点式复发,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均受到打击,房地产行业的有序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不少房企甚至遭受流动性风险。在此情况下,如何在政策利好下加快库存去化速度,是摆在众多房企面前一道待解难题。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