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不要做房奴?古人是怎么做的?现代人应该怎么选择?

房前屋后
 原创  12-04 16:40

“房奴”这个词听起来不大舒服,不过人们也就慢慢接受了,特别是在一线二线城市的“房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毕竟像王思聪那样的“富二代”是极少数,“房奴”至少是有房一族,而还有不少是无房族。那么古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现代年轻人又应该做何选择呢?

51.1.jpg

房奴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寿命比较短,条件稍好些的孩子15岁之前会接受基本教育,然后成家,子承父业。而他15岁立志做学问,因为他父亲去世早,没家业可继承。20岁给别人做仓管员,由于做得好,马上就让他负责农场,在此期间从未间断学习,问礼于老子,问乐于师襄。30岁时因三位士大夫不懂礼仪而请他,因此闻名于天下。50岁做了县令,1年时间该县成为全国模范县(有治国的才能,管一个县肯定绰绰有余),直接升职到中央担任司空,负责鲁国的建设,又过1年,升到司冦,负责全国治安。他就是孔子。

51.2.jpg

孔子

孔子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代表之一。孔子的经历跟“年轻人要不要做房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很大。房子对于中国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我们可以假设年轻人应该做房奴,基本上我们要花20-30年时间来养这个房子,每天还房贷的压力我们暂且不说,因为是人都有压力。这30年时间我们必须有持续收入,如果一旦出现问题,有可能不管前面我们还了多少年房贷,都可能打水漂,那谁敢保证30年时间我们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比如今年。这30年时间我们可能遇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创业机会,有一些我们踮踮脚尖就能够到的等,面对每个月必须要还的房贷,本来在我们可承受风险范围内,我们就会主动放弃。还完一套房的房贷差不多也就是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期,回想起来自己的一生,大部分时间为一套房子忙碌而已。

51.3.jpg

省吃俭用还房贷

还有另外一种情形,选择不做房奴。就像孔子一样,先“修身”,即不断学习积累,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开始可能大家在同一起跑线,每月工资8000元,不做房奴,可以把还房贷的钱投资自己的大脑,因为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靠单一技能实在太难。如果遇到更为合适的工作机会或者创业机会,可以勇敢地选择。不会因为一个房子而困于一个地方,更多的投资于学习,工作经验及阅历的丰富,对于未来会更有把握。就像孔子一样,起步只是仓管员,50岁才做县令,51岁就到中央。现代人其实也是一样,别人30年非常艰难买一套房,而平时注重自己内在投资,可能用10年时间就轻松买一套房子,要让自己升值的速度超过房子的升值速度,人生才有更精彩的可能。

51.4.jpg

学习让自己升值

“房奴”这个词非常有意思,人成为了房子的奴隶。房子本来是人生活的必需品,服务于人的生活,而事实却相反。当危机来临时,“房奴”日子相对于以往更加困难。根本原因在哪里?“困”字就说明一切。“困”外面的口相当于房子,而里面的人就变得像木头一样,就困住了,自然就难了。因为一旦成为房奴,房子在哪儿,人就在哪儿。

51.5.jpg

困在房子里的人

年轻一代成为房奴这是国家不愿看到的,因为年轻一代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受困于一套房,就会失去活力和创造力。“年轻人不要做房奴”这个观点,不仅跟古人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世精神一致,而且跟中国知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学副教授韩秀云(这是一个敢讲实话的经济学家)的观点是一致的。

51.6.jpg

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再从实际情况看,我们对于一套房真正有多大需求?如果一辈子只是三点一线上班,才能一直伴随着我们。年轻人其实大多不愿这样过一生。而事业有成的,多数经常奔走于全国各地,走到哪里住哪里。如果我们为孝顺父母买一套房,其实老家有房就够了,父母大半辈子生活在老家,你把他们接到大城市,基本上不到一个月就要回老家。真正拥有豪宅别墅的人每年也住不了多久,那只是个人的投资,方便于社交、谈生意。

51.7.jpg

豪宅里谈生意

房子当然还成为很多结婚成家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女孩子愿意嫁给一个房奴,真得要好好珍惜她,愿意用人生最精华的时间陪你省吃俭用、节人缩食。如果一个女孩愿意嫁给一个无房的,以后家里有什么重大决定,要听听她的意见,她是一个投资高手,她认定你是一个潜力股,愿意与你游历四方,迎接无限可能的未来。还有第三种类型,你就不要想了,至少现在不是你的菜,因为“王思聪”类型的男人不会看这个标题的文章。

51.8.jpg

房子与婚姻

不管风云如何变幻,时代如何变迁,只有自己升值速度同步于社会发展速度,才能在找到“危机”之中的“机遇”,才能不“奴”于心,“役”于物,因为有“里子”才会有真正的“面子”

来源:如是道国学堂

800
9.3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