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火了!中国经济有何新业态新增长点?

有料
 原创  08-05 17:40

最近,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很热闹:二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中国成为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与此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双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剧变的条件下提出的大战略。

那么,聚焦自身发展,中国经济未来有何新增长点?弄清这个问题,有利于我国抢抓机遇,真正做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结合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采访11位权威专家,探讨中国经济新业态新增长点。一起来看!

人民论坛:中国二季度GDP增速3.2%,转负为正,成为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有外媒说,全球防疫形势严峻之际,中国这一经济表现可圈可点。您怎么看中国经济展现出的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多个阶段的波动,但我国经济在波动中呈现出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这种自我修复能力主要有四大来源:大国经济效应、城乡二元结构转化、渐进式的市场化转型以及本土化基本经济制度。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贸易保护主义、不平衡发展等因素叠加交织,但是我国经济修复能力及其来源是稳健的,外部冲击没有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应基于这种基本面而保持战略定力并加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同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来舒缓短期的经济下行压力。

人民论坛: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聚焦自身发展,您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新增长点在哪里?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殷德生:

疫情催生了在线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的逆势增长。在线新经济之所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逻辑在于规模报酬递增效应。营商环境与制度供给是在线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链数字化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则是在线新经济逆势增长的硬件支撑。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付晓东:

“数据”脱颖而出,超越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资本要素等上升为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对数字资源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竞争焦点迅速从资本、劳动力转向数据资源争夺和攫取。数字经济冲击着既有的经济运行方式、活动规则和经济发展方式,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虚拟性及共享性,指数性及可复制性,多样性及精准性,可达性及互通性。数字经济正塑造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生活的独特机制,数字经济发展未来可期。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何玉长:

新基建既是实现“十三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条件,又是实现疫后经济重振的物质基础。不同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投资对象集中在5G基站、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七大领域,这些基础设施功能几乎全面覆盖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公共管理等多个方面。新基建“提速”,有利于助推疫后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

11.3.jpg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经社处副处长 相均泳:

“云经济”被偶然引爆的背后有着必然的原因,包括我国长期的政策引导、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云计算产业链的发展完善等。同时,“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需要芯片产业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等硬件产业不断突破短板,也需要“云经济”相关产业不断提升标准化、安全性和合规性水平,以确保用户敢用、能用、爱用。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蔡尚伟:

居家经济产业主要包含在家中进行办公、学习、娱乐活动,以及网络购物、餐饮外卖、在线医疗等服务类活动。疫情带热了居家经济产业链,促进了相关的业态创新、流程创新、组织创新,让人们重新发现家庭空间的生活价值与生产价值。但同时,居家经济在发展中还面临政策、管理、技术、人才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发挥其监督、管理、引导职能,助力居家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李晓嘉: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线上服务新模式,激活消费新市场”。“代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新职业的产生。疫情期间,“外卖”为餐饮行业的持续运营提供保障,“代撸猫”“代出游”满足了被迫居家人们的精神需求,“代采购”实现了满足消费需求和减少人群聚集的双重目标。可以说,“代经济”展现出了强大活力与韧性,对保障人民生活和复苏社会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代经济”也存在个人过分依赖、企业平台不成熟、政府监管不当等问题。对此,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个人三方共同努力,促进“代经济”良性发展。

11.4.jpg

人民论坛:日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指明方向。会议指出,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在您看来,这其中存在什么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依绍华:

今年上半年,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消费,因疫情冲击增加了新的变数。而以社交型、共享型为代表的“新消费”模式快速兴起,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满足消费需求,既推动消费品质提升,也释放出强大的潜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面对目前存在的供需不匹配、供给不足等现象,亟待通过供需两端齐发力,以“新消费”引领供给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更高质量满足消费需求,从而促进消费和产业“双升级”。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 宋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推进和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累积,银发消费对消费支出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特别是疫情期间银发消费增势明显。老年人收入稳定、生活负担较轻,具有刚性且体量巨大的银发消费若加以合理引导,将成为经济恢复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力量。目前,银发消费存在多样化消费服务需求未能充分满足、细分目标人群的消费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消费市场的规范性和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有待加强等问题,亟须合理引导,对银发者的消费观念、消费需求、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进行科学研究和精准定位。

11.5.jpg

人民论坛:消费回暖离不开稳定就业,“稳就业、保就业”成为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在您看来,缓解眼下的就业压力有什么好办法?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导 王宁:

作为一种随着在线平台发展而崛起的经济形态,零工经济因对企业和求职者都有好处而备受期待。零工经济是一种在线劳务交易。借助在线平台,劳务外包者或请求者和劳务承包者或供给者之间可以实行点对点的直接交易。一方面,人们把自己不愿或无法做的事情外包出去。另一方面,许多失业者获得了就业机会,而那些有正式职业的人也可以获得新的收入途径。

可以说,零工经济具有盘活劳动力资源的功能,使得许多本来处于闲置状态的劳动力获得了就业机会,它以灵活的就业模式、丰富的就业渠道、较低的从业门槛,深入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当然,尽管零工经济具有增加就业的潜力,但由于其未能像传统公司那样为员工提供社会保护,因此存在一定的社会风险。

11.6.jpg

人民论坛:日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到: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有分析称,今后5~10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您怎么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张斌:

凭借庞大的规模和高密度,大都市创造出很多小城市不可能存在的服务业和人力资本需求。当前加速大都市圈建设,涉及到的数以万亿级投资,不仅对走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经济低迷形势产生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对中长期经济增长也将大有裨益。

建设大都市圈一个可供参考的做法是效仿过去的试验区经验,试点大都市圈改革试验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在于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建设大都市圈是提升人力资本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大都市圈改革试验区意义丝毫不弱于此前推动中国制造业和外贸发展的试验区建设,将为我国新一轮的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

来源:人民论坛新媒体综合整理

来源:决策探索杂志

600
9.0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