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销售额新高的“618”似乎也刺激了房地产企业的“购物欲”,今年5月以来,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波房企回购小高潮。6月22日,万通地产、蓝光发展接连宣布回购股份进展情况。而在此前,中国恒大、万科A、华夏幸福等房企也陆续在资本市场上采取了回购、高管增持等操作。业内人士表示,房企加大回购力度有利于提振低迷的股价,也彰显了企业对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信心。
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1-5月房企融资监测月报》显示,房企发起大规模回购企业股份与债务票据共计24起,主要涉及7家房企。最为典型的是恒大,在5月4日至29日期间,共发起16次股份回购,累计回购股份计10203万股,涉及支付资金约15.94亿港元。
除了企业股份外,还有债务票据的回购。5月内发生3000万以上票据回购主要有3家房企,其中5月7日正荣回购并注销1.69亿美元年息10.50%的优先票据。除此之外,5月内中南、建发、中洲、金融街等多家房企获控股股东增持。
对于回购原因,房企普遍认为回购能够代表公司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蓝光发展表示,回购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信心和内在价值的认可,同时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碧桂园表示,回购事宜可能会提高公司及其资产的净值或每股盈利。世茂股份表示,增持是因为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及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事实上,房企回购潮的背后是今年以来房地产公司股票集体表现低迷。在创业板一路高歌猛涨的同时,地产板块跌跌不休,截至6月23日收盘,申万一级房地产指数从年初的3911.89下跌至3462.65,恒生地产类指数由年初的40341.62下跌至33299.95。个股方面,融创中国、万科A、碧桂园分别下跌27.8%、21.5%、19.9%。
贝壳研究院分析认为,5月出现房企回购潮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股份的回购有利于稳定或提升股价,缓解质押风险,增加投资人信心;另一方面则是金融环境的宽松带来的融资成本的下行,房企借机发行低息新债来回购高息旧债,缓解债务压力,优化结构。
房地产板块持续跑输大市的表现,主要源自于资金对楼市的悲观。疫情发生以来,房地产行业受到巨大冲击,销售额、投资额一度出现断崖式下跌。虽然随着复产复工的推进,楼市有所回暖,但市场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平安证券研究所地产团队认为,中期来看,随着积压需求与投资改善需求释放,三四线需求透支影响显现,后续需求不确定性加大,供应大幅增加或导致去化率逐步承压、库存持续积累,带动楼市缓慢降温,预计全年全国销售面积同比降5%至10%。
对于楼市的整体悲观预期无疑影响了资本市场资金的短期走向。但是长期来看,疫情并不会改变房地产行业长期供需趋势,优质房企仍然有成长空间。
克而瑞数据显示,累计看,前五月百强房企销售恢复逾去年九成,大中型房企复苏更快。2020年百强房企前5月全口径销售金额约35705亿元,同比下降7%,整体百强销售已恢复近去年同期九三成。单月看,百强房企5月销售增速转正并取得两位数增长,多家房企增速亮眼。5月单月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合计约10688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明显。企业层面看,金地集团、中国金茂、中梁控股、禹洲地产、中骏集团控股等房企均实现超过50%的增长,销售增长势头强劲。
克而瑞证券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董浩表示,5月百强房企单月销售今年首次转正且实现两位数增长,新房销售如期复苏。考虑到疫情影响愈加式微,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百强房企后续销售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料全年销售不悲观。此外,今年两会突出“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稳定思路,中长期在经济受疫情影响承压较大的背景下,房地产短期或仍然扮演压舱石角色。预计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环境下,具备较强融资优势、投资能力和产品能力的龙头房企,以及财务稳健、发展快速的成长型房企未来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此外,考虑到房地产行业总体增速正在放缓,头部房企早已开始尝试向文旅、康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多元化转型,即使对房地产业本身而言,后周期的物服务业、住房租赁、旧城改造等领域都在提供新的增长动能。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