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提额、分期免息……今年双十一,分期消费大放异彩。宏观地看,消费信贷对于释放中国消费潜能意义重大,但也听到有人批评——年轻人负债过多,何必追求“伪精致”等。那么,中国年轻人的真实负债状况究竟如何呢?
11月13日,国内首份全景呈现中国90/95后年轻人消费信贷现状的报告——《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该报告基于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2019年9月至10月3036名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在线访问得出,力求还原出真实的中国年轻人信贷消费状况和行为方式。
约45%的年轻人有“实质性负债”
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中国的90/00后约占总人口的24%,他们将主导未来5-10年的中国乃至全球消费格局。中国年轻人普遍有着成长发展的需求,有着追求品质生活的愿望,信用消费已经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
尼尔森消费者洞察研究总监何歆解读报告时说,数据虽然接近90%,但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把信贷产品当作支付工具使用的(如信用卡在免息内结清)扣除作为支付工具的部分后,中国年轻人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
在免息期内还款,现金拿去投资理财,借的越多省得也越多。在调研访问环节,43.3%的年轻人明确表示,“使用信贷产品是一种更精明的消费方式”。
年轻人实质负债率为12.52%
舆论对年轻人借钱消费的质疑主要在于其偿债能力。此前网上曾出现“中国90后人均负债12万,占月收入比重高达1850%”的言论。因此,弄清年轻人真实的负债状况,对于洞察并挖掘中国消费市场未来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调研没有采用传统的“总负债/总资产”的计算公式(报告提到,由于年轻人才刚开始资产的积累,该指标并不适合他们),而首次引用了“债务收入比”(债务偿付额/可支配收入)这一新指标,更能够反映这个阶段年轻人的负债和还款能力。
通过每月待还款金额占月收入的比重(增量/增量)可测算,中国年轻人平均债务收入比(即负债率)为41.75% ,其中13.4%的年轻人零负债。如果扣除掉消费信贷作为“支付工具”的部分,那么年轻人的实质债务收入比将降为12.52%;在校大学生的实质债务收入比更低,只有7.5%。
62%的网购分期用于生活开支
调研还发现,互联网分期消费产品凭借灵活便利等优势,渗透率和好感度最高,其使用率高达60.9%(信用卡为45.5%)。值得关注的是,62%的使用者会将互联网分期消费用于基本生活,而非追求“伪精致”。
即便这种情况下,仍有23.5%的年轻人对信贷产品态度谨慎,通常在关键时刻才使用,尤其是学生,谨慎使用的比例超过40%,反映出年轻人分期行为相对理性。
从调研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年轻人没有被负债拖垮,反而还存下了不少钱。调研发现,32%的年轻人表示有明确的存款计划,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每月新增存款比例也有明显提升,6成学生和近8成上班族每月能存下10%以上的收入。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加上存款,87%的年轻人近一年内从未出现过逾期现象,仅3.6%的人产生经常逾期和以贷还贷现象。行业一直忧心的“多头借贷”问题,报告也给出了答案——使用3个及以上互联网小额借贷平台的用户占比为3%左右。
年轻人“敢借才能赚”
借钱只是“一时爽”?尼尔森的调研结果发现,在使用互联网分期产品的用户中,35%的人对未来就业更有信心,45%的人对未来收入更有信心;而没有任何信贷的用户中,这两项数据分别仅为20%和25%。
现实也印证了这一点,一线城市、有着高收入、本科以上学历和海外经历的“高薪高知”人群中,拥有实质负债的人数比例远高于“小镇青年”和低收入者。
越借越多,越多越借这种现象,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曾有过解释,他提到,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把“现在的需求”和“未来的钱”之间的矛盾协调好,让人提前占有各项社会资源,更好地实现资源的跨期配置。所以,合理地使用信贷产品,有助于年轻人更快实现美好生活。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