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服变迁史,红男绿女,白色婚服在古代就流行过了

喜结良缘
 原创  11-04 15:34

近现代中国,西学渐行,西式婚礼成为主流。时尚是个轮回,这几年的国风热潮让中式婚礼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一提到中式婚礼,浮现在脑海里的可能就是大红色或是凤冠霞帔。实则不然,追溯千年的中国婚服历史,婚服中可是大有学问。

周朝

《周礼》中将结婚时间定为天地交合的黄昏时分,“昏礼”所用的“昏服”崇尚端正庄重,婚服的色彩遵循“玄纁制度”,即黑与红相配。人们抱着对天地玄黄的一片敬畏之心,认为“乾为天,其色玄;坤为地,其色黄。(南方)火色赤,赤与黄(合),即是纁色。”

昏礼当日,新郎头戴爵弁,身着玄端礼服,缁衪纁裳,白绢单衣。新妇正礼时戴着与真发混同梳编的装饰假发,穿玄色纯衣纁袡礼服,惟服色与男子有别,上衣下裳均为黑色,取“专一”之意。拜见公婆时则穿宵衣。

92.1.jpg

秦汉

唐以前,人们结婚依循周制,婚礼时男女都穿黑色,以黑色为尊。到了秦汉时期,着装仍以深衣为主,不过后来时兴将领子漏出来,层层叠叠可以超过三层,故而称作“三重衣”。这一时期的服饰宽衣博带,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衣裳”一词正是由此而来。也是在这一时期,纺织、蜡染、锦绣等各种工艺美学成熟,形成了包括服饰、发饰、鞋履、配饰等在内的一整套衣冠系统。从汉代开始,会以面纱遮羞,这就是盖头的缘起。

92.2.jpg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仍沿袭秦汉旧制,以襦、衫为主。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融合加速,玄学和佛教文化盛行。当时玄学盛行“以无为本,反璞归真、追求清新淡雅”,故而白色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的服饰色,也可当做礼服。白色的婚服其实早在千年前的中国就流行过啦!日常生活中,女性穿着开始流行一种对襟上襦,并且还补加了围裳、飘带等装饰。

92.3.jpg

唐朝

唐代以华丽为美,唐制男服绯红,女服绛红、青绿。新郎、新娘常常按照“红男绿女”的民俗筹备婚服,新娘装扮被概括为“钗钿礼衣”。

宋时,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审美崇尚简约。日常服饰不再像唐时浓艳,而已浅绛、浅青为主。但在婚礼上为表示对家庭血脉与两姓联姻的重视,仍延续唐制。红色和凤冠霞帔逐渐成为婚服的重要元素,并且正式将凤冠定为礼服佩饰并收入“冠服制度”。在色彩方面,宋代早期女性的婚服色彩一般是青绿色。热播电视剧《知否》中赵丽颖和冯绍峰饰演的明兰和顾廷烨成婚时的婚服,就是典型的“红配绿”式宋朝婚服。

92.4.jpg

明清

明代女子嫁衣款式为凤冠霞帔,其上布满珠宝锦绣,雍容华美。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从明朝开始女性服饰是开始出现纽扣。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最原始的旗袍就在清朝出现,旗袍衣身修长,衣袖短窄,与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的中国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清朝的嫁衣以红色为主,但是婚服的款式则是以旗袍为模板了。

清朝后妃凤冠华丽且规制严格,用料、用色、纹样、配饰数量等均需遵循典制。《大清会典》曾对后妃朝冠的垂珠做出“五行二就”、“三行二就”等不同规定。其中“五行二就”的“五行”指五串垂珠,“二就”指垂珠被青金石分为两段,这是皇太后、皇后才能享用的等级标志。

92.5.jpg

近现代

近现代在社会变革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社会掀起了移风易俗思潮,婚嫁服饰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1920年前后,引领民国风尚的旗袍诞生了,这种完美展现身材曲线的设计,以及独特的东方韵味受到了中国女性的青睐。

民国时期常见的婚服除了旗袍中山装外,也出现了婚纱和西装礼服,头饰也不再是凤冠霞帔,而是白色头纱。改革开放后,西方的婚纱就逐渐成了民间婚服的主流选择。

92.6.jpg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人们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精神内涵。回望千年的穿衣史,每个朝代的婚服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色,服饰文化是历史,也是文明。

92.7.jpg

写在最后: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义。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物质文明。古老的中国服饰文化需要我们传承,更需要我们保护。

来源:晟道文化集团

579
13.4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