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日,我看到一对手挽手走在一起的女同学,她们身上什么都毫无特点,不至于让人注意到她们。但随之她们大笑了起来,前仰后合,以至于站着笑够了,才继续走。我不禁想到,一点点开心的事情都不能自已,那么伤心的事又该如何自持?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我们虽提宠辱不惊,却又有受宠若惊一词。可知人的情绪的确会因受宠或受辱而大跌大落。但肉身形骸,我们一定程度会身为形役。肉身寄居着我们的思想和魂灵。它是具体的存在,我们天天视对,无可否认。人具有动物属性,可能会压制人本身其他的灵性。当面对名禄和恭贺,便会得意扬扬,甚至喜极而泣而忘乎所以然了。当你有了一点成绩就忍不住吹嘘,反而会让人花时间探究你的人品。但不得不说“得之失之若惊”是常态了,普泛的人们在得失之间往往难以承受落差而感到惶恐不安。得到便谨慎接受,失去也淡然面对,不过是生命反复中一次来来去去的形式。过分看重就扩大你的局限性了,一些身外之物就使得心力交瘁,哪还有平定的心去拓展呢?正所谓定能生慧,跳出经验世界的格套。沉下心来提升心境修养,就像乘船横渡,不要躁急。无论你是船中得意还是失意的人,都要精神紧绷。大海留给你们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老子认为宠和辱两者都会挫伤人的尊严,辱就不用说了,宠展现出你物欲的追求和荒凉的心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八个字需要真修养,真操行。而现世的人往往难以做到。保持宠辱不惊的人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慢慢地澄清,在安定中变动,慢慢走向进步。他们保持信实无妄的心,懂得在他人的吹捧中收敛,回归本心。这样的人是有很多幸福感的,他们不需为无病呻吟或宣泄快感而消耗自己的精力。他们精力充沛,对自己的归属很明确而且不被现世给予的宠辱毁誉所支配,节省了苦恼的时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先贤已经给出了宠辱不惊的真质。
但要内化绝非易事,虽然人性本来空明澄净,但在社会压力下,逼迫出人性蕴藏的端绪。所以要慢慢来,这无法一蹴而就。世界上可以有疯疯癫癫的人,他们盘活规矩,但更应该有正视得失的人,他们跳出规矩。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