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城市里忙碌的人群各式各样,拥堵的车流千篇一律。据数据显示,中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7亿,数量相当庞大,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为了疏导交通,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措施。其中,限行、限号和限购三部曲已经在不少城市推行,但是大都收效甚微。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但是并非无药可治,看看人家日本、新加坡的做法,说不定是个很好的启发。
治标不行还得治本,整修道路很重要
拥堵问题,说到底跟城市道路规划有最直接的关系,如果城市路网设计合理、空间大小恰当,对于疏通车流将有极大的作用。在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就相当值得借鉴:用迷宫般的小马路有效分流主干道拥堵的车流,是东京缓解交通压力的一大法宝。
东京有330多条经过改造的支线,这些庞大的支线网络极大限度上疏导了主干道上的车流。根据当地治安部门的介绍,东京的直线道路网络与交通系统中的主动脉、主静脉结合在一起,构成发达的“毛细血管”,为这座大都市交通的畅通提供保障。不过在东京修路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修路之前政府需要对地下埋设工程进行多方协调,大量收集道路整修基础数据供参考使用。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就显得更有前瞻性。早在上世纪新加坡就从规划、投资、建设、政策、管理、服务各个方面对交通系统进行整体策划,并通过建设卫星城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新加坡的公交系统十分发达,在交通繁忙路段更实施公交专用道全天专用,主要交叉口设置公交专用信号,保证公交车辆优先通过。
熟悉的配方,交通管制一点都不比中国少
对待交通拥堵现状,东京政府的基本原则是既不限购也不限行,但会通过相关政策让小汽车持有者尽量不用或少用私家车。这当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出台种类繁多的“汽车税”。在日本养车需要交纳的税目包括消费税、汽车取得税、汽车重量税、轻型汽车税、燃油税、柴油交易税和石油天然气税等9个税目,其中的大部分费用需要由消费者自己承担。
面对如此庞大的税费开销,大量车主选择“持而不用”,这是东京不堵车的奥秘之一。新加坡虽然也有通过重税限制用车的政策,但这不是唯一的政策。新加坡的做法就更加全面,通过控制车辆拥有量和使用量双管齐下的方式,让城市车流始终保持合理规模。
一方面,新加坡制定红牌车计划,规定红色牌照的汽车只能在非繁忙时段使用。作为补偿,政府会对该类汽车车主返还17000新币(约合81500元人民币)的拥车税和每年800元的路税。另一方面,在新加坡购车必须要先有“拥车证”。该证根据车辆年增长率和过去半年报废车辆数量来计算未来半年的配额,数量非常有限。“拥车证”的推行很好地限制了新加坡私家车的拥有量,对预防道路拥堵作用显著。
日本和新加坡相对良好的交通状况,表明了这些整治措施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中国的交通整治措施也不少,但是过于简单粗暴的限行和并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导致交通拥堵难以缓解的困局。想要真正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有关部门还是应该多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基础做起。
声明:本文转载自易车号作者【她在开啥车】。
来源: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