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极其重视对孩子的科学养育。看书、听课、与其他父母交流经验...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
但也有很多人发现,当别人介绍的方法用到自家孩子身上时,并不能使问题得到改善。比如同样是写作业的问题,辛苦问来的经验回家用到孩子身上,却看不到孩子有何进步甚至还会引起孩子反感......
于是这样的父母便开始迷惑甚至陷入更深的焦虑中......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父母们需要了解的是:孩子的每一种行为在内心都对应有一个深层目的。这个论点的依据是个体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认为:所有的人穷尽一生在追求的就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将个体心理学运用到儿童教育的几十年实践过程中这样总结:“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所以当一个孩子丧失信心时,ta通常会采取ta自认为正确的一些行为,来重新找回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我们与其说孩子令父母头疼、焦虑、烦躁、尴尬的的种种行为是错误的问题行为,不如用下面这样的表述更为精确:
这是由于孩子自身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的匮乏而在想要有所归属和价值的追求过程中,所采取的不恰当的行为。
通常孩子每种行为背后所隐藏在内心的真正目的,大概可以分为寻求关注、寻求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四种类型。
每一种类型带给父母的感受、孩子的行为表现以及家长应采取的应对措施都有所不同,这看上去像是一个又一个的密码,对这些密码的解析能够使我们清楚的解读孩子每一种行为所代表的深层内心需求。
我用下面这张图向大家具体说明——这幅图也可以被称为“儿童行为密码对照图”:
对照这张图,父母们首先将孩子产生“问题行为”时自己的感受对号入座,然后根据图中内容提示便可进一步了解孩子的行为密码。同时此图也提出了应对孩子每一种行为目的时可以采取的鼓励性行动供父母们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这幅图只是帮助父母们了解孩子行为目的的一个工具,但父母们切忌用图中内容给孩子贴标签,并在孩子出现某些行为时,指责孩子:"你这就是在寻求权力!"或“你就是为了得到我更多的关注!”......
因为一方面对孩子行为目的的直接揭示有可能会伤害孩子的情感,另一方面家长们还需要了解:其实对于自己的行为目的,孩子们自己通常是浑然不知的。
相信父母们对孩子的行为密码有所了解后,一定会在今后的养育过程中变得更加轻松而从容!
来源:梅子说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