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也可以生气,过度尊重孩子的人爆发起来更可怕

宝宝乖
 原创  05-19 15:15

今天幼儿园新来了一个冲动型的孩子。下午吃点心时,他坚持要把手指直接戳进大家的点心里,好在老师立刻制止,把他带到了我的办公室。小男孩一看就很调皮,脸上始终带着笑。

只听老师一直告诉他:“老师没有生气,但是想要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做呢?”

我立即暗示老师先等等,并且坚定的告诉孩子:“这样做很不卫生,我很生气。这样大家会都没有点心吃!所以现在你可以选择在我办公室吃完点心后,再回教室和小朋友玩,或是在这里等妈妈接你回家(只剩半小时要放学了),把点心带回家吃。”

11.1.jpg

男孩一听就生气了,大吼大叫跺着脚,简直是要气炸了。因为他很喜欢和班里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所以发动身上所有的能量向我抗议。

我请老师回班级,向他重复着我刚才的话:“吃完点心就可以回教室和大家玩玩具了。”平静但坚持,一边让他发泄他的不满,一边继续我手上的工作,同时观察他的情绪是否有变化。如果他越闹越凶,我就轻描淡写地再次提醒他:“其实吃完点心就可以回去了哦。”

渐渐地,他发现哭闹没用,于是转而发问:“为什么不能在教室吃?园长,你在干什么啊?办公室里的这个是什么啊?”我完全置之不理,于是他不死心地转向其他老师:“你在干什么啊?”那位老师正想开口就被我打断,直接告诉他:“老师在做她的工作,你现在的工作是把点心吃完,然后就可以回教室玩玩具了。”

11.2.jpg

他不再转移话题,躲到电脑后面偷偷观察我。我开始和旁边的老师演戏:“老师,其实小朋友把点心吃完就可以回教室了,不过现在只剩15分钟,再不赶快开始吃,待会就要回家,没时间玩了,好可惜哦,是吧?”那位老师也配合我,俩人一搭一唱的说着,总之就是不断地坚持我们的观点。

终于,他回到点心旁边摸着碗,我过去帮他拉开椅子想请他坐下,可他身体僵硬不肯坐下。此时,坐不坐不是我的重点,所以我提醒他:“慢慢吃,如果把桌子弄脏了,记得帮我擦干净哦!”他弯着身默默的把点心吃完,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告诉我他吃完要回去玩玩具了。我摸摸他的头,谢谢他的配合。

11.3.jpg

这样的小事,我身边几乎天天都在发生。我们大多数人很怕孩子哭闹,更担心让孩子情绪受伤,所以总是强忍着脾气,尽量不冲孩子生气。但我有几点不同的想法:

第一、大人当然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的行为不对,对大家造成影响,你当然可以生气,这是直接的情绪不需要掩饰或否定,但我们不可以有“情绪化”的行为表现。

情绪教育最好的示范结果就是让孩子能体察并说出自己的情绪,所以大人在处理孩子行为时,如果能越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对孩子来说会是很好的学习,比如:“我今天很沮丧,因为你告诉我你不喜欢当我的孩子,我觉得我的心受伤了。”切记,情绪没有对错,反而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你如果能敏感地帮他说出当下的情绪,对他来说就反而是一种同情与释放。

11.4.jpg

大人对孩子的尊重,绝对不是永远笑嘻嘻、永远不对他生气,所谓的“正面教育”是要帮助孩子处理完情绪后,能选择正确的解决方式。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成熟,EQ更高。

而大人刻意隐忍自已的情绪,过度尊重孩子,结果往往是让平常不敢发脾气的大人,最后爆发地更可怕!

第二、不是什么时候都要问“为什么”,尤其是孩子一时冲动做的事,比如在超市奔跑、在朋友家乱开别人的抽屉、在餐厅大声喧哗、动手打人、破坏物品……不行就是不行,为什么要问他“为什么”呢?

11.5.jpg

千万不要以为这会是所谓的“同理”。如果他早就知道答案,“为什么”的问句只会养成他善辩的习惯,下次他绝对可以把你的道理重复得头头是道,让你无话可说。所以,开口问“为什么”时,请先思考你问他“为什么”,是希望他回答你什么呢?让他习惯找借口吗?还是只是想听他说一遍正确答案?就算说对了,下次他真的就不再犯了吗?因此,大人明明有答案却要用问题去引导孩子认同自己的想法,还不如一开始就把界线和结果说清楚。

同样值得斟酌思考的,还有一句我们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好不好?”如果这件事关系到原则性的对错,关系到建立应有的生活习惯,那就完全可以省去这句“好不好?”早期洗脸刷牙、饭前洗手、到点上床睡觉……类似的这些事情,你直接替你娃做决定就行了,这其中不存在“好不好?”

657
49.7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