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不就是喜欢洋娃娃么!”
“男孩就是喜欢玩变形金刚,汽车”
…….
你是否意识到,你们正是一边在强调学习上要男女平等,一边却在为孩子脱离刻板印象制造“障碍”。这种矛盾,正是在你为孩子选择玩具时就产生了。
1
儿童玩具的“性别化”
家长不妨设想下,如果你要给自家孩子买玩具,你会怎么选择?如果孩子是男孩,你多半会选择乐高、积木、变形金刚、飞机模型等玩具;如果是女孩,芭比娃娃、毛绒玩具当然是不二之选。
这种刻板的性别意识,在玩具店里也反映得非常明显——
当你走进一家玩具店,男孩玩具区域和女孩玩具区域一目了然。这两个区域有着各自的代表颜色。
男孩玩具主要以蓝色,绿色为主,多为卡车模型,科技工具等彰显力量与战斗主题的玩具;
女孩玩具主要以粉色,红色为主,多为娃娃、人偶等具有梦幻色彩的玩具。
有人做过一项关于玩具广告的研究,发现在调查的25个有关玩具汽车的广告中,只有在一个广告中出现过一名女孩形象。此外,乐高玩具中出现的科学家人物玩偶也多为男性,少有女性科学家形象。
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都把本来没有性别印记的玩具生硬地划分给某个性别。这种简单划分,似乎在暗示着小朋友应该喜欢什么、追求什么,即便他们都还没来得及搞清楚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很多父母认为玩具的不同选择只是孩子天性中爱好差异的结果,但这其实是假象,它隐藏了家长对性别的歧视或没有科学依据的性别固化。
肯塔基大学的副教授克里斯蒂亚•丝比尔斯•布朗曾经表示:
三到五岁之间的儿童正在形成性别偏好,当他们看到很明显分为粉色玩具货架和蓝色玩具货架时,他们能够留意到其中的差别。同时,儿童也会从别人行为上学习,如果在实验中让一个女孩看到别的女生玩卡车,她会更乐意去玩那个卡车,并认为那是女生的玩具。
这说明孩子并不是天生就偏好某类玩具,而是通过后天环境引导无意识地选择了“理应”选择的玩具。 商家对男孩女孩玩具的分类,父母的有意筛选,同龄孩子的玩具选择都对孩子构成影响。而这些导向也许正淹没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渴望。
2
玩具“标签化”对孩子的影响
虽然男孩女孩存在不同的兴趣爱好,但家长无需通过玩具来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相反,在早期就对孩子选择的玩具类型进行干涉,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一系列的弊端。
限制孩子某方面能力的发展
众所周知,玩具对儿童学习新的技能和发展智力来说极其重要。
洋娃娃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场景模拟能教儿童认知先后顺序;
乐高似的积木和拼图则能培养空间识别能力,帮助儿童学习数学原理。
总之,不同类型的玩具,能够培养孩子不同方面的能力。
虽然孩子们喜欢玩公主和超人角色玩偶,但这些玩偶的角色类型是“成人们认为孩子们想要的”。如果,家长按照自己对孩子的性别期望来为孩子选择玩具,那孩子某方面的能力培养必然也会受到相应的限制。
干扰孩子的选择
在美国一项经典的实验中,给学龄前儿童一些性别中立的玩具,男孩与女孩的玩具偏好并无显著差别。
但是,玩具的性别标签化会对儿童的选择有明显干扰。这不仅影响孩子对玩具的喜好,还会影响孩子玩玩具时的表现状态——即当被告知是男孩游戏时,男孩子的表现更好;当被告知是女孩游戏时,女孩子的表现更好。
限制孩子潜能与视野
玩具的“标签化”对孩子的影响还远不止上面这些。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充斥着性别刻板的信息,会抑制他们发挥最大潜能。如果社会过早提供植入了性别设定的儿童产品,也会造成孩子思想上的局限性,使儿童日后沿着陈旧的性别气质所规定的路径发展,局限了孩子的视野和未来的选择。
所幸,对玩具进行性别分类的弊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
美国玩具行业协会每年会选出“年度最佳男孩玩具”和“年度最佳女孩玩具”,在2016年,小玩意网站DadDoes创始人丹·聂瑟决定退出当年的评比,并在Change.org请愿平台上发起请愿,希望能终止这项区分性别的玩具颁奖。
“
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看着他们的世界逐渐形成,而那正是基于他们每日所做之事和所玩的玩具。我坚信这样的奖项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每种成见都是有害的。既然没有“最适合男性的计算机”和“最适合女性的计算机”之分,那为什么玩具领域就要分性别来颁奖?
”
在2015年,美国Target玩具公司宣布它们不再会贴上区分男女玩具的标签。而在英国,一个叫“Let Toys Be Toys”的活动也在倡导销售商们不要在玩具和书上用标签区分男女。
3
“去性别”化是在帮助孩子扩展人生
玩具选择只是区分男女性别意识的一个方面,而实际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表现出的刻板性别印象可能更普遍:
认为女孩理应学好语文,男孩理应学好数学;女孩应该偏好艺术,男孩应该喜欢运动;女孩天生好静,男孩天生好动……
而实际家长应该意识到:在孩子的性教育中,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是一种保护,而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强化性别意识却是对孩子的限制,因为学习原本是不分性别的。
“不分性别”地教育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塑造更为丰富的人格。试想,如果一个男孩既有男性的果敢又兼具女孩的细心,一个女孩既有细致的观察力又有超强的动手能力,TA是不是更受欢迎?具备更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呢?
我们所谓的去“性别化”,不是让男孩变成女孩的样子,也不是让女孩变成男孩的样子,而是让男孩女孩们冲破禁锢,打破一切固有意识,在成长中拓展自己的人生宽度,赋予自己更多的可能。
少儿教育联合协会报告称,“对孩子生理、心理等方面最有益处的玩具一般都是中性的,或者略偏向于男孩的玩具”。为了使孩子获得全面充分的发展,家长不妨跳出自己的固有印象,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类型的玩具,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如果有一天,你的女儿指着一辆军绿色坦克模型说到:“妈妈,我想要这个”时,不要惊讶,更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选择,这时,你只需不假思索地说到:“好,你自己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