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终于有了个安静的节目——《朗读者》。
电视里很安静,电视外并不安静,《朗读者》引发的讨论和关注热度,一浪高过一浪。人们纷纷为这样书香满溢的节目,叫好点赞。
比如说,有一期题目是“陪伴”,在嘉宾中,我们看到了许久未露面的老徐,徐静蕾。
对于“陪伴”,徐静蕾是有“朗读权”的,毕竟第一部让她作为导演崭露头角的电影,是《我和爸爸》。
片中,老徐刻画了一个真实的父亲形象,众人眼中的痞子,唯有在女儿面前收住了所有痞气,那种父女间独有的情感被细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作为老徐的导演处女作,本片堪称惊艳。
所以,老徐是懂“陪伴”的,她所需要的,只是一本同样懂陪伴的书,一篇懂陪伴的故事。
于是,她读起了《奶奶的星星》。
《奶奶的星星》说的是“我”同奶奶相依为命的儿时岁月,故事里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奶奶的形象。奶奶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奶奶是优秀的,命运却是多舛的;奶奶没有文化,但一生都在追求进步。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死去的奶奶已变成一颗星,“给活着的人把夜路照亮”。
说起“奶奶”,老徐同样有“朗读权”。
打开老徐尘封许久的博客,放着一张她和奶奶手牵手的照片。
作为昔日的博客女王,老徐专门为奶奶设了一个专栏:
“我的童年是和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侯我既淘气又胆小,爸爸妈妈对我要求很严格,奶奶是我小小的避风港,说小小是因为爸爸真的凶起来奶奶也是不管用的,但多多少少使我的童年生活有了一些安全感,长大以后很多时间不在北京,最牵挂的人就是奶奶。”
——摘自博客
2007年2月4日她记录下奶奶逝去之后的心情“在那一刻,我知道,今后的日子,将不再有难过,而,只有想念,永远的,具体的,想念。”
老徐博文中那个做饭好吃的奶奶,那个成为了避风港的奶奶,那个害怕别人欺负的奶奶,不就是我们自己的奶奶吗?长大的我们,不论走到哪里,也忘不了奶奶。
2015年,老徐拍摄了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她说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只有一个——谨以此片献给我奶奶,感谢你教会我什么是爱。
同样忘不了奶奶的,还有《奶奶的星星》的作者史铁生。
史铁生整个生命都在和疾病做斗争,在他的人生里最美好的莫过于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有奶奶的日子,他还是个孩子,听着奶奶讲故事。
史铁生的奶奶出生于旧社会,一辈子有很多遗憾,也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弥补这些遗憾。她羡慕有工作的人,就去外面干活再辛苦也愿意;她羡慕上过学的人,就抱着本扫盲课本念;她爱新社会,因此努力的甩掉“地主”的帽子......
这样一份积极的人生观也影响着史铁生,不管未来生活带来了多少这么他依然记得那个像星星简单纯粹的老人,在夏天,星空下,讲着故事。
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摘自《奶奶的星星》
总是想长大该如何孝敬奶奶,可奶奶总说“等不到那会儿”。长大了才知道,最香的饭菜总是记忆里的那一两道;向往的生活,其实就是从前老屋里的人生。
徐静蕾的电影,史铁生的小说,都诉说着陪伴的真谛。《奶奶的星星》一文选自史铁生的短篇小说集《老屋小记》,《老屋小记》就像一座收集着所有陪伴回忆的房子,静静地坐落在史铁生的记忆深处,永远都记得回去的路。
小编小时候也住过老屋,那陡陡的木楼梯,那脏脏的晒台,那放养的老黄猫,那一直忙里忙外的奶奶,还有坐在阳光下的椅子上的太奶奶,便是小编能忆及的最温暖的陪伴。
虽然老屋已经不在了,但我们还能从史铁生的小说,和老徐的朗读声中,联想起都属于自己的那份回忆与陪伴。
愿生活中有更多的朗读者,愿朗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一,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能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变成一颗亮亮的星,照亮后来者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