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网络流行语侵蚀规范表达

精神的力量
 原创  08-31 16:45

当下,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同时,网络流行语也悄然进入了孩子们的日常表达。yyds(永远滴神)、ssmy(盛世美颜)、zqsg(真情实感)、u1s1(有一说一)、dbq(对不起)……面对这些青少年常用的宛如天书般的网络流行语,如果不是括号中的汉字翻译,相信很多成年人都会是一脸茫然。

近期,一位作家在网络上分享了他的一次见闻:“我今天回家,在小区里一群孩子扯着嗓子喊‘完了,芭比Q了(完了)!’我一看这群孩子,也就三五岁,刚学会汉字没几年。”这件事引起了网民热烈讨论,不少人对孩子过度依赖网络用语,从而造成词汇量匮乏、表达同质化等现象非常担忧。

近些年,许多网络流行语从线上蔓延到线下,“入侵”学生作文,语言表达错误、中英文混杂,追捧谐音字、变体字等现象并不少见。如何防止孩子语言能力退化,也成为教育界忧心的问题。不少家长或老师担心孩子们在语言习得期频繁使用网络流行语,可能会对他们的表达习惯,甚至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97.001.jpg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少年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有些孩子甚至表现出“线下无话可说、网上无话不说”的网络和现实倒挂现象。网络流行语呈现出求新、求变、求简、求快的特征,也正是这些特征使得它们能在第一时间俘获青少年的心。使用网络流行语能用最简短的篇幅讲清楚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沟通交流是高效、简洁、平等的,不像现实世界中面对长辈发言需要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流行语除了沟通交流,更成为了一种身份认同的标签,懂得这种共同语言,能让青少年之间能迅速拉近距离,进而建立“小圈子”“小团体”,借此来形成自己的认同圈,这其实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寻找认同、建构自我等方面的实际心理需要。

对眼下青少年的“专属语言”,家长、老师不妨多些平常心,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但是,网络流行语如果被青少年大范围、高频率使用,甚至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挤压规范表达的生存空间,就需要家长、老师和全社会都提高警惕,防止网络流行语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俗、“失语症”、文化消解等问题,并对网络流行语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

网络流行语中的低俗问题,不仅可能会成为网络暴力滋生的土壤,还可能使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呈现粗鄙化倾向。如“伞兵”本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兵种,可在网络语境中特别是在弹幕里,它却成了粗俗骂人的词汇。“伞兵”的使用不仅降低了青少年骂人的道德压力,也让真正的伞兵被污名化。诸如此类的网络流行语,必须要加以抵制。网络流行语的过度使用,也会大大降低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见到值得赞美的事物,不会或懒得组织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了,一句“yyds”包打天下,这对青少年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作为家长、老师的成年人,也需要正视和了解自己并不熟悉的网络流行语,打通与青少年之间的隔阂,在此基础上,多些对等沟通姿态,少些家长式说教,引导青少年合理、有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夏熊飞)

来源:中工网

508
9.3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