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中的人口争夺战

史说
 原创  06-08 15:35

摘要:人口作为一项重要的战争资源,似乎总是在分裂割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汉末三国时期为例,诸侯混战,各方势力致力于争夺地盘的同时,对“人”的争夺也是一大焦点。本文中所说的“人”主要是指普通百姓。而战乱伴随着疾疫、饥荒等又造成人口锐减,对此,王粲曾这样形容,“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因此紧缺的人口使得人口争夺的重要性甚至在某些时候大于城池、土地的争夺。

关键词:战争 人口争夺 汉末三国

一、人口资源的重要性

《荀子·王霸》中讲到:“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百姓对国家的兴亡起很大作用。有充足的人口才可能有出力耕种的资源,获得粮食,促进经济繁荣,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此外,人口也是一项重要的兵源,有他们的支持,拼死作战,能够增强军事力量,巩固国防,使国家更加强大。如果统治者能得到百姓们的称赞,赢得民心,则有利于社会安定,维护统治,促进社会发展。在战争时代,人口资源尤为重要,从东汉末年的大分裂,到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再到清朝晚期的新疆问题,无不体现了人口资源的重要性。

二、人口争夺的体现与影响——以汉末三国时代为例

1.体现

(1)边界人口的争夺

通过翻阅三国历史,笔者发现关于人口的争夺最明显的就是对于敌对军事势力所辖地盘交界处的人口的争夺。在曹操与刘备对峙汉中准备撤离之时,曹操听从了张既的建议,“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1]。后来被曹操留下的杜袭“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2]。可以说,刘备得到的汉中,已近乎是空城了,与周群先前的预测“当得其地,不得其民”[3]相一致。由此可见,在人口匮乏的战乱年代,人的价值宝贵,曹操虽然放弃了汉中这片土地,但是坚持带走那里的百姓。

在淮南,曹操也有意通过强制政策迁徙百姓。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实现就地补给,“征令内移”[4],最后却造成了“江、淮间十余万众,皆走惊吴”[5],“江西遂虚”[6]。不得不说,这一次的人口争夺大战给了曹操一次打击,也增强了东吴的实力。

蜀国诸葛亮、姜维在北伐的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的人口争夺。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失街亭撤退时,并非毫无收获,“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7]便体现了这一点。所谓“拔”,就是强迁魏国人口入蜀,以促进人口增殖。作为诸葛亮北伐的后继者,姜维也曾在与魏国交战时“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8]。

(2)民心的争夺

除了两军对峙下的强行移民,还有对于民心的“软”争夺。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刘备了。《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9]。刘备正是以他这种仁义、爱民赢得了广大民心,“得人死力”。

此外,刘馥对于合肥民心的争夺也是十分成功的。合肥之前只是一座破败的空城。刘馥受命建造这座空城,《三国志·魏书·刘馥传》中记载:“数年中恩华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10]刘馥的仁政,使民心所向,从而聚集了大量人口,合肥也由此成为了曹操与孙权的必争之地。

(3)屯田

屯田同样也是人口资源争夺的一种方式。面对只有东汉鼎盛时期十分之一人口的困境[11],曹操率先实行屯田制,分为军屯和民屯。特别是民屯,这与汉武帝时的边塞军士屯田有所不同,曹操招募流民,把当时大量荒废了的土地分给他们耕种,国家向他们征收租税。这些屯田民虽不用承担兵役、劳役,但依然会被强制参加各种劳动[12]。因此,笔者以为,通过屯田将流民聚集起来也是一种人口争夺的方式。这种做法后来也被吴、蜀两国效仿。

(4)少数民族迁移与同化

因为人口短缺,各军阀势力还关注到了少数民族。在对待乌丸、鲜卑等少数民族时,曹操首先派兵讨伐,但同时也通过怀柔政策进行安抚,将少数民族迁往内地,并编入军队,接受汉化教育[13]。相似的还有诸葛亮南征,“攻心攻城,心战兵战”[14],收服了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短缺问题最为严重的蜀国,更是从各族中挑选壮丁编入蜀军。吴国的领地中本就多有少数民族居住,称为“山越”,他们在与平地汉民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同化,吴国也将这些少数民族迁到平原地区屯田,或征作士兵。在吴的人口中,山越人占据约半数。

33.1.jpg

2.人口争夺对汉末三国及后世的影响

(1)军事与国防

通过强制性移民,既可以补充己方兵力与国防,又能够破坏对手的军事企图。比如曹操的汉中移民,巩固了自身的防御,也让刘备面对本地兵源不足的苦恼。这甚至一直影响到诸葛亮北伐,多次因粮草不足的问题而被迫撤兵,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汉中人口缺失、粮食产量少和运粮的人力不足[15]。对此,诸葛亮强制迁移陇西百姓千余户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汉中的人口缺乏问题,尽管如此依然存在人口不足这一大软肋。又如合肥充足的人力可转化为兵源,也是使得孙权久攻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吴国能够在三国之列,大规模的人口掠夺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经济与财政

在经济与财政方面,人口争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繁荣,增加政府税收,扩大财政收入。比如刘馥在合肥首先有了人口聚集,才进一步发展经济,实现“官民有畜”[16],并且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筑城、巩固国防提供了支持。此外,如屯田制,既增添了农耕的劳动力,恢复了农业生产,又能够增加税收。然而,在人口争夺的过程中同样也免不了大量的开支加重财政负担。

(3)文化与社会

因争夺人口而引起的人口流动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是以北方少数民族为例,大量内迁使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影响了社会安定,这也为后来西晋的灭亡以及五胡乱华埋下了隐患[17]。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为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创造了可能,促进文化多元化以及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此外,屯田制一方面将那些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集中起来,得以生存,稳定了社会秩序;另一方面,随着战乱结束,租税升高,屯田民不满,土地公有亦触及到了地主豪族利益,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但这为起源于北魏的均田制提供了借鉴[18]。

三、结语

在汉末三国时期,连年战乱,在各方军事势力征战的过程中,似乎都伴随着各种形式的人口争夺,它可以影响战斗力和防御能力,在经济与财政、文化与社会方面发挥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一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在当代战争中,虽然具体形式有所改变,但在海外征兵、设置人道主义走廊等方面依然有所体现,而且受全球化的影响,局部冲突所带来的影响波及范围更大,在文化交流融合的同时,人口流动与难民问题确是始终存在的。

王晨歌(贵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第三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2]陈寿.三国志:第四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3]陈寿.三国志:第六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4]陈寿.三国志:第七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5]陈寿.三国志:第三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6]陈寿.三国志:第七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7]陈寿.三国志:第六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8]陈寿.三国志:第六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9]陈寿.三国志:第五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10]陈寿.三国志:第三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11]陈寿.三国志:第二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12]金京文.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3]金京文.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4]吕思勉.三国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5]于天宇.移民政策在汉中军事争夺战中的演进[J].吉首大学学报,2020, 41(4): 140-145.

[16]陈寿.三国志:第三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17]金京文.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8]金京文.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观点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半岛网立场)

来源:半岛网

763
8.2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