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定力、健全竞赛体系,精彩就不会仅停留在赛事层面,中国篮球也将收获更大的人才库
年终岁末,多项篮球赛事竞相举行,既有球迷耳熟能详的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中国女子篮球联赛(WCBA)、中国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联赛,也有2021全国男子三人篮球超级联赛、首届少年CBA全国挑战赛等新创办的赛事。
从职业球员到民间高手,从体坛劲旅到校园球队,从传统赛事到新兴比赛,不同的球员构成、参赛主体、办赛定位,瞄准了各自的目标人群,丰富了中国篮球的竞赛体系。
篮球竞赛市场活跃的另一面,是人们对国字号球队的关注。东京奥运会三人篮球、女篮比赛,近来的男篮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均有不错表现,但也能清楚地看到中国篮球与世界领先水平仍有明显差距。面对国内赛事的热闹景象,很多球迷不禁会有这样的问题:中国篮球整体向好的趋势,如何在各小项、各级别国家队的成绩上得到体现?
不可否认,国家队建设和竞赛体系搭建,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正相关的联系:赛事水平越高,锻炼价值越大,球员能力也能得到相应提升。但二者的相关性也是有条件的。一支球队或者一家俱乐部,可以通过大手笔投入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而国家队的强大却更需要从基层篮球开始,基础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夯实。换句话说,赛事能否起到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功能,取决于青训机制是否完善、人才上升渠道是否畅通。
无论是职业联赛要求俱乐部要有梯队建设,还是体教两部门深化融合、打通赛事壁垒,都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改变和创新。通过种种方式,不断跨越历史沿革和现实环境的制约,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体化选拔后备力量的金字塔形人才培养系统。
从这个意义上说,看待各级联赛与国家队发展,要克服唯成绩论,保持定力、健全竞赛体系,精彩就不会仅停留在赛事层面,中国篮球也将收获更大的人才库。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1日 15 版)
来源:人民网(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