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房报图库
最近的房地产市场气氛着实有些悲凉,个别房企债务危机引发全行业恐慌,殃及越来越多的房企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金九银十”传统旺季一反常态,各大房企销售“收成”锐减;土地市场,迫于房企资金链压力,第二轮集中供地大面积流拍流标或延期;资本市场,地产股连续暴跌,绝大多数上市房企股价跌破净资产。
文 | 苏志勇
近日网络上流传出一篇疑似某头部房企员工的自述文章,引人深思,甚至有些“扎心”。文章从房企员工的视角道出了当前行业形势的严峻、重压之下房企的挣扎,也道出了地产人的无奈与焦虑。作为从业近20年的地产媒体人,笔者也亲身经历了房地产市场的起伏跌宕,不禁与之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最近的房地产市场气氛着实有些悲凉。融资端,个别房企债务危机引发全行业恐慌,殃及越来越多的房企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销售端,“金九银十”传统旺季一反常态,各大房企销售“收成”锐减;土地市场,迫于房企资金链压力,第二轮集中供地大面积流拍流标或延期;资本市场,地产股连续暴跌,绝大多数上市房企股价跌破净资产。
对于这种历史罕见的市场表现和悲观情绪应该如何解读?房地产行业前景真的就此暗淡了吗?抛开非理性成分,笔者认为,短期的困难不能掩盖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局部的风险也绝不会影响到大局的稳定。面对暂时的、局部的困难,不管是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还是企业和投资人,都应当对行业抱有足够的信心并积极应对。
房地产拐点真的要来了?
关于房地产拐点,早已是近十几年来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行业经历了几轮波折,但都是有惊无险,房地产一再被用来作为逆周期调节的工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为了提振经济,政府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房地产的政策措施,本将进入深度调整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2015年在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启动,房地产再次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同时也造成房价新一轮暴涨。2017年以来,部分一二线城市开启“抢人大战”,又一次引发了热点城市的房价轮番上涨。
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无论是从房价还是从供需结构,都已经到了需要调整的时间节点。
首先是人口增速将面临拐点。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2010~2020年我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0.53%,比1990年~2000年下降0.54个百分点,人口增速已经处于下行通道,预计2025年将达到人口峰值,转而进入负增长时代。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已经呈现人口净流出趋势,这一趋势意味着以人口作为重要的支撑的房地产需求,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而逐渐减弱。
其次是金融去杠杆为房地产“撤火”。
阶段性的刺激政策虽然对宏观经济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提振作用,但也造成金融风险的累积、金融体系被房地产绑架的严重后果。根据机构的统计数据,2019年房地产信贷占比超过总信贷规模的三分之一,而在全口径下接近一半的金融资源投向了房地产。因此金融去杠杆成为本轮房地产调控的“大杀器”,效果立竿见影。
从房企融资“三道红线”到银行信贷集中度管理,从表外融资整顿到严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对房地产融资实施了“无死角”围堵。强力政策作用下,房地产信贷规模占比持续下降,金融风险得到释放,对严重依赖金融支持的房地产业来说,也将被迫迎来规模扩张之后的拐点。
第三是土地市场明显降温。
资金压力之下,房地拿地能力和拿地意愿大幅下降,特别是今年供地两集中政策对房企拿地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在刚刚结束的第二轮供地中,多数城市惨淡收场,土地流拍流标率超过30%。热点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城市更不乐观。
根据Wind 数据,100 大中城市未成交土地占比自 7 月以来逐月上升,9月份更是达到了66%的高位。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新近发布的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显示,三季度住宅用地供应0.9万公顷,环比下降20.37%,同比下降37.11%,同比增速为2015年以来单季最低。土地市场的降温将促使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长期以来“面粉”贵过“面包”、地价推动房价的增长模式或将一去不返。
第四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房价等数据出现明显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2568亿元,同比增长8.8%,年内实现七连降,单季同比增速自今年年初以来逐季大幅回落,三季度增速进一步滑落至负增长区间。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持续回落,环比涨幅为-0.1%,该数据自2015年5月份以来首次为负。另外,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开竣工面积等数据也逐月走弱。
从上述因素看,房地产市场确实出现明显的拐点迹象,但是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之下,市场出现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将以“软着陆”的方式平稳回落。
对局部风险 不必过度恐慌
近两个月来,部分龙头房企的债务危机事件引发行业恐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房地产金融市场出现连锁反应,房企再融资受阻,甚至被金融机构要求提前还贷,造成本来资金无虞的房企资金链也骤然紧张。对此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这一方面是由于近期个别大型房企风险暴露,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出现了一致性的收缩行为;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对“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存在一些误解,使原本该合理支持的项目得不到贷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房企资金链紧绷。10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2021年金融街论坛致辞时亦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事实也正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10月份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对金融市场的短期过激反应及时予以纠正,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融资已基本恢复正常,个贷利率总体下调,放款速度也有所加快。据媒体报道,10月份房地产贷款投放规模会有较大幅度回升,初步估计环比多增约1500亿到2000亿元。
金融机构政策纠偏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行动。例如湖北省政府发布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纾解全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在落实绿色金融政策、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同时,各金融机构不得盲目对相关行业企业抽贷、断贷。成都市提出优化房企预售款支取条件,急需资金可提出例外支取申请;长春市对开发商房产预售和抵押条款有所放松;深圳市召集花样年、佳兆业两家房企商讨解决流动性问题。
有了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房企的积极自救也开始显效。11月1日晚间,阳光城发布公告称,2022年1月前到期的美元债等公开市场债务均已与相关投资人沟通相应展期计划。另据媒体报道,阳光城已于11月3日举行了购房尾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2021年第一次证券持有人会议,会上“中山证券-阳光城集团购房尾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12.7亿元展期方案获通过。此外,一些身处旋涡中的房企纷纷采取变卖股权、股东注资、回购美元债等方式稳定市场信心。
房地产税试点 利好行业健康发展
除了房企债务危机,房地产税试点也对行业产生了不小的震动。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征税对象包括居住用与非居住用等各类房产。由国务院制定房地产税试点具体办法,试点地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试点期限为五年。
关于房地产税的理论文章和专家解读有很多,在此不再赘述,核心观点是房地产税试点的主要目的在于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改革,调整税收结构,同时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当然,作为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房地产税的调控作用也被寄予厚望。增加持有环节成本,对打击炒房囤房会产生一定效果,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时间节点选择上,目前正处于行业的下行周期,房地产税试点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所以试点的力度可能不会很大,选择城市范围可能会集中在房价较高的一二线热点城市。随着房地产税试点的深入,一些非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如限价、限购等政策或将陆续退出。所以从长期来看,房地产税利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虽然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房地产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行业前景并不悲观。
首先,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没有变。
房地产及其关联产业占 GDP 比重超过 30%,当前仍是中国经济和地方财政的压舱石。特别是在中国经济遇到困难的当下,房地产及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更显重要。
其次,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空间仍然很大。
中国的城镇化还远没有结束,特别是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核心区域,仍然有着巨大的房地产需求。存量市场方面,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服务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房地产市场经历此番洗礼,必将迎来一个更为健康的发展阶段。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