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的额度

简单来说
 原创  10-12 15:17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1年第14期

编者按: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青年健康发展目标指出,持续提升青年营养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青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有效控制青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青年心理健康辅导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引领青年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

百年前,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撰写《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说:“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我们在每天的“新剧场”演绎着自己的生活,而身体如同精密又忠实的仪器,只有齿轮般密切和谐地联动,才能构筑一场精彩的人生。当我们站在健康的十字路口,是选择“朋克养生”还是“摸索前进”?

青年,请拿好你的健康“游戏本”,选择属于你的“支线剧情”,我们一起向生活“搜证”,一同寻找关于健康的最优解······

“青年,拿好你的健康‘游戏本’”专题报道⑤

三餐的额度

@文/ 金泽香

一次求职,面对HR试探性的询问,晓谨坚定地答:“可以加班,没问题!”

比起生存之忧,加班算得了什么,况且自打毕业以来,干新媒体工作的她从未按时下过班。包里常年备有零食,并非嘴馋,而是“搬砖党”的自救——忙得顾不上吃饭时,好歹有东西垫垫。

晓谨曾饿肚子挤地铁,犯了低血糖,幸好有旁人拉一把,帮她寻座安顿,随后塞来一块糖。虚弱地接过,忘了致谢,小心翼翼地剥开放在嘴里慢慢抿——距公司还有十一站。

同事吐槽“搬砖”辛劳,晓谨暗自苦笑,整日腰酸背疼、头晕脑涨。面前的电脑不过是一柄从不停顿的锄,每个文档是待耕的田畴。

94.1.png

一餐,一息

上一次提前下班还是办完离职手续的那天,自工作后,似乎再没好好看过朝霞与夕阳。

夕阳将坠,红彤彤一粒悬于西山。晓谨在天桥止了步,怔怔发呆,甚至错过一班地铁。这实在鲜见,人流湍急,各有奔赴,她是其中的一员,急速行军理当分秒必争。

早归的那晚,夜骤然变长。

经过食客满盈的餐厅,晓谨犹豫了一下,终离开——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久未正式用过晚餐,在餐桌郑重坐下,面对三五佳肴慢条斯理地品尝,以味蕾感知烹饪者的心意。一餐一坐,连同时间变慢,食物香也是朴野气。

94.2.png

食客的喧嚷和杯盏叮当一如山风,汤匙入碗舀起,一勺汤汁疑是清风所化。若不想餐毕离去,再点上一碟点心,甜咸暖冰,从一味漫游至另一味。待酒足饭饱,推门而出,一脚踩进黑丝绒的夜,再哼一支无来由的曲。

与晚餐擦肩也许不仅关乎时间。

并非不饿,更不是忧心消费,而是一时无法面对陌生的疏离,碌碌数年,不免悻悻。

晓谨也不想承认自己过得潦草,连脾胃都疏于照顾。偶尔面对丰盛餐桌,甚至生出自责。

正餐潦草,早餐更匆忙。

左手向后,攀上双肩包外侧长条口袋,是能量补给站:常年备有小长条阿尔卑斯奶糖、小包装的饼干和面包。一旦饥饿来袭,可随时补给。如此要什么餐桌呢,何必兴师动众,还是简餐速食更便捷。

每每出地铁站,步行的短短十分钟足以完成早餐的能量补给。

或许连十分钟都还长。还得再细致划分出买餐、等餐、就餐、等电梯和打卡的时间,晓谨细算,为防止迟到,至多五分钟,不容冗余。

她曾在暴雨如注的清晨撑伞小跑,顾不得淋湿,一路跑一路往嘴里塞刚出锅的煎饼,冷热交杂,齐齐入肚。忘了什么滋味,能饱腹就行。赶在到达公司大楼门口前吃完,取纸巾揩净嘴角油渍,尽量让气息平顺,静静跟在人群后面等电梯。

那时的男友很看不惯晓谨“游牧”的进餐风格,她才不听。他摊手无奈,实在不解她为何一天到晚急匆匆,工作再多也得生活,居然有人傻到为了工作连生活都舍弃,真是榆木脑袋!晓谨笑笑,任他说。

后来分手,是他半夜发来消息:“晓谨,同城似异地,生活观念大不同,继续太难。你多保重。”她正熬夜赶PPT,时间紧,来不及回复,等忙完已是凌晨三点,待她不解地按下“?”已无从发送,系统提示对方已非好友。

94.3.jpg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某日在地铁忽闻这句唱词,晓谨拉紧衣衫,环臂自抱。

胃病,惯见的兵荒马乱

想起初到公司与同事聚餐。一顿饭下来,接连听同桌讶异“你吃饭真快”,热心的同事更是一再对她宣讲细嚼慢咽的好处。在众目睽睽中深感尴尬,晓谨不得不点头装醒悟状。

也试过吃慢点,可公司规定午餐一小时,若全部用于就餐,几乎无时间打盹。六点半起床,中午补觉尤为重要,她宁愿胡乱快速吃点什么,也不愿整个下午精神萎靡。

同租室友阿青也与她同类,两人默契地维持着祥和安宁的合租氛围。厨房柜子摆满她们热衷的速食:酸辣粉、螺蛳粉、泡面。

阿青在广告公司就职。在此前,晓谨只觉“996”已够忙,直至某天清晨六点撞见加班方归的阿青——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996”再忙,至少有个准点儿。

偶尔出来取外卖,或在厨房煮面碰见,两人略交谈,互推还不错的外卖店,分享泡面新做法。晓谨常在泡面里放青菜和鸡蛋,后来见阿青煮面时,在水中放去皮的土豆块,再倒入面饼和汤包。她如法炮制,淀粉类食物吸足汤汁绵软入味,关键是饱腹感更强。

94.4.jpg

网络总有明星十天减重多少的新闻,某女星公布减肥秘诀“务必戒一切淀粉”。晓谨不屑:不吃淀粉怎么干活儿。她可忘不了犯低血糖时眼前一黑的脆弱与无助。

父母总在周末发来消息:“注意身体,按时吃饭。”晓谨总是敷衍:“好的好的,晓得了。”父母那辈怎会知晓当今年轻人的潦草,他们一辈子在一个职工大院,上班、回家、食堂,作息极其规律。晓谨记得初搬郊区时,小区未通地铁,母亲问去公司要多久。加上堵车其实约两小时,她怕父母担心,忙改口“大概一个小时”,父母惊呼“这么远!”是呵,这距离在老家足以横跨两市。“单程一个小时在北京是常事,大家都这样。”晓谨匆匆解释,电话那头只有沉默。

归家摘下双肩包,疲惫地累倒在床。胃孤鸣,晓谨不愿起身,伸长手臂去够床头柜的饼干,先垫两块。胃也像是听话的婴孩,“咕咕”几声不见主人投喂,自动噤声——其实早饿过劲儿。忙碌似铁,胃似钢,都不娇贵。

上班五年,晓谨从未迟到和请假。资历平平,唯靠加倍敬业,倘连这都无,她不知自己还有何优势。哪怕这些在他人眼里未必看重。

然而,比起身心劳累,往日无视的隐隐胃疼,竟在半夜暴发。

剧痛阵阵,难以平复,额头汗直冒。她抚腹弓身去拍室友阿青的门。胃不再是听话好哄的婴孩,它大概自觉受尽委屈。阿青细声安慰,进进出出地忙碌:拿纸巾为她擦汗,将毛巾烫热敷在她腹部,倒水,回屋取止疼药。后半夜,晓谨痛感减缓,室友歪在一侧迷糊睡去。

天亮,阿青划亮手机:我刚查了,附近三甲医院肠胃科现在可以挂号,去看看吧,我陪你。

换作平时,晓谨定劝自己像个斗士,装作无事人一般,出门挤地铁上班。此时,她再难假装坚强,忘不了昨晚胃痛扰得人仰马翻。

“总有些时候,坚强竟束手无策。都市灯影里,三餐寥落,无人问我粥可温。”晓谨说。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责编:牛心雨(实习)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536
9.1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