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这头猛虎,快要关不住了……

房前屋后
 原创  12-31 15:46

作者:邓新华,资深财经媒体人。

媒体报道, 11月—12月24日,长三角共成交各类用地2597宗,涉及建筑用地面积9171.31万平方米,平均溢价率15.67%,涉及土地出让金4005.76亿元。上海在2020年的土拍金额也将触及3000亿元,成为2020年全国排名第一的“卖地王”。

不止长三角。广州、武汉、厦门也是地王频出。

今年土地市场火爆,2021年房价会不会大涨?

1

疫情下,中产的通胀焦虑

开发商积极拿地,背后是中产阶层的焦虑在驱动。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疫情发生之后,很多地方就已经出现地王了。

原因很简单:疫情打击全球生产,但世界各国货币还在大放水,等于是一边减少了面粉,一边还加了水,这一轮通胀,必定不同凡响。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除了买房抗通胀,还有多少选择呢?

38.1.jpg

即便是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房价也只是在上半年短暂下跌,然后很快反弹,甚至超过了疫情前的价格。

上半年开发商积极拿地,也是看到了中产的通胀焦虑。

不过,政府很快针对房企出台了一些严厉的调控政策。尤其是在银行贷款方面,严加控制,出台了著名的三条红线:

1、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

2、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

3、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

但即便如此,到了年底,开发商的拿地热情还是起来了。

因为,更大的全球通胀还在后面,人们的通胀焦虑,按不下去。

38.2.jpg

中国老百姓今年经历了几波货币潮水。

上半年,在疫情冲击下,国内货币政策急速放松,这是货币的第一波潮水。不过,比起欧美等国实行“零利率”、“负利率”的滔天洪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对而言是比较克制的。

下半年,中国企业的出口一片火热。

好的方面看,这是疫情冲击下,各地快速减轻企业负担,放松管制,使得中国经济复苏加快,而欧美因为疫情影响生产,很多订单转向中国企业。

但另一方面看,中国企业输出产品,输入纸钞,这也是加速引进通胀,形成更为汹涌澎湃的第二波货币洪水。尤其是,拜登上台之后,美国肯定有更大的放水。

不要小看输入性通胀。

输入性通胀曾经深刻地影响中国的经济形势。

2

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助于抑制房价

西方有个故事,说有个国王,上战场之前,马夫没有钉牢马掌,结果战场上国王摔了一跤,整个战役失败。

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是说,有些看起来不大的事,经过一系列的放大,最后深刻影响到局势。

人民币汇率改革其实也是这样。

从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中国经历了国企改革、加入世贸组织等宏大的改革,经济蓬勃发展。那个时候看起来,与这些大事比起来,人民币汇率改革并不是那么紧急。

但,因为人民币汇率低估,输入通胀,使得房价上涨。当时的主流舆论认为,房价是炒房者炒高的,于是引发了后面的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如果当年没有人民币低估这回事,今天的房价形势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整个的经济发展形势,都会大不一样。

38.3.jpg

今天的外贸形势跟当年又有点相似。

欧美货币大放水,“面”少了“水”多了。中国企业低价出口商品给它们,是给它们加“面”,同时把一部分“水”抽到中国。这样做,势必影响到中国的商品价格和房价。

例如,亿帆医药、莱宝高科等上市公司,出口业务大增,但欧美货币大放水,人民币升值,它们的利润反倒受到影响。

这不是说出口不好,而是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应该尽快了。央行没必要再买入外汇。

只有实现藏汇于民,同时大幅降低关税,如此,老百姓才能多买国外的“面”,少抽入国外的“水”,这有利于老百姓降低生活、生产成本,同时还有助于抑制房价,防止资产泡沫过高。

38.4.jpg

3

土地供给市场化,可以减少房价波动

开发商积极拿地建房,并不是坏事。

它们拿更多的地,供给更多的房子,有助于老百姓买房抗通胀,同时,也有助于抑制房价泡沫。在全球通胀的形势下,如果房子建得少,房价泡沫将会更高,金融风险将会更大。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11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3294宗,环比增加11%,同比增加1%;推出土地面积13143万平方米,环比增加8%,同比增加6%。

38.5.png

300个城市土地供给面积同比只增加6%,和全球货币的滔天洪水比起来,显然是增加得太少了。

人们常说,房地产是“货币的蓄水池”,其实这句话是错误的。其他不说,首先,土地就没有一个“蓄水池”,依赖于土地的房地产又怎么能够担当货币的“蓄水池”的重任呢?

当前的土地供给,基本是只有地方政府的“招拍挂”这一个口子。当资产价格出现上涨势头时,地方政府受限于市场敏感度低,以及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并不能及时大手供地,所以当全球货币洪水涌来时,根本就无地可建“蓄水池”。

人们常说,房价最好不要大涨,也不要大跌,因为大涨大跌风险都很大。但,真正的“蓄水池”,是枯水季“蓄水”,旺水季“泄洪”,这只有市场化的土地流通体制,才能做到。

38.6.jpg

很多人以为,开征房地产税什么的,可以终结土地财政。实际上,只有建立市场化的土地流转体制,才能真正终结土地财政,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然,这些年,土地体制的市场化试点改革一直在推进。

例如,一些地方,农村宅基地可以有条件地进入租赁房市场,这是改进。前不久,自然资源部公布,非农人口可以继承父母的房子和宅基地的使用权,也是很大的一个改进。

但是总体上看,这方面的改革还是应该加快。当土地的选择权交给市场,人们会更及时准确地判断在什么时候多供地、什么时候少供地,从而减少房价波动,减少金融风险。

例如,应该允许宅基地更自由地进入商品房市场流通,也应该建立更市场化的城市土地交易平台。又例如,现在虽然允许非农户口继承农村的祖屋,但不允许翻建,这种限制就完全没有必要,应该尽快取消。

许多人担心,宅基地流通市场化会使得有钱的城里人买光农村的土地,使得农民无家可归,这纯粹是想多了。现在大城市的人连县城的房子都无意问津,怎么会疯狂买光农村土地?

宅基地流通市场化,只是让适合开发的地区的土地得到高效利用,这既利于降低城市房价,也利于扩大这些地区的农村人口的就业。不要为了夸张的“城里人买光农村土地”的想象,耽误了抑制房价和防范金融风险。

来源:大咖聊房

585
8.7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