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未来五年,城市结构将变,这些城市的机会来了

房前屋后
 原创  11-05 16:38

未来已经来临,中国城市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在今年10月底的会议上,高层审议并通过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其中,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这些关键词,表现尤为亮眼。从这些词中不难发现,中国的城市结构在未来五年肯定会发生变化。

官方指出两大城市发展问题

11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最高领导人的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作为对“十四五规划”的重要补充,文章提到了几个非常“扎心”的城市发展问题,包括城市发展不能仅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等,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这一表述已经不再是暗示。在未来五年中,我们熟悉的城市格局必将发生变化。让我们一条条地来看。

首先是“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每个人都知道,城市是需要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活在其中的。但是,在通常情况下,要衡量一个城市的“优劣”,衡量标准就变成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比如GDP、常住人口的数量等,这显然是有偏差的。过度追求数据的好看会导致许多问题,例如将城市中的人们异化成“干电池”,并在消耗完时更换他们。试想一下,一个只剩下“生存”的城市,必然与“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不相容。

74.1.jpg

第二个是“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这里的重点是“人口密度问题”。

根据官方的城市规模分类,城市分为五档:

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500万;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至100万;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

其中,高层特别强调了前两档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密度过高。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主城区的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4000人。

近年来,北京的人口疏导行动非常明显,并在2017年成功实现了“人口负增长”。根据官方数据,北京2017年的常住人口约为2071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两万人。而上海也一直在施行了“引高限低”的人口政策,已形成由一个主城区和四个卫星城组成的城市发展格局。

从北京和上海的经验来看,恐怕经历了一场极为激烈的“抢人大战”之后,几个受欢迎的新一线城市也会采取类似的行动,这些城市的郊区将会迎来一波发展红利。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文章中最明确的一句话: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所谓的中西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共14个省区。

接下来我们以河南和四川为例说明为什么要鼓励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培育多个中心城市。

河南:中心发展已触天花板,需要其他城市辅助

一市独大的发展模式是错误的吗?对于中西部来说,肯定没有。它们没有东南沿海地区的天然优势,也没有赶上“先富带动后富”中的先富,因此,集中力量捧出一个中心,专注于中心建设来破局,可能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我们都知道,先富只是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必要阶段之一,而不是最终阶段。

74.2.jpg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郑州的GDP达11589亿元,在河南绝对占优势,是第二名洛阳的两倍多,但与全省54000亿的总量相比,这个比例实际上只占大约21%。五分之一的占比,郑州这个“独大”,实际上还不够大。这种现象是好坏掺半的,好在郑州的吸血不是那么严重;不好的是,郑州的经济辐射能力非常有限。车太大了,它这一匹马无法拉动。

回顾2015年郑州的GDP增速,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势头已经大大降低。从2015年的10.1%到去年的6.5%,疲态已经出现。由于富士康的去留问题,郑州经济的弊端被无限放大,越来越多的人担忧其出现产业空心化。

郑州仍然是世界上的手机工厂,环境问题尚未解决,仅靠手机制造已经无法让郑州的数万亿体量继续高速发展了。

74.3.jpg

但比较好的是,郑州的铁路运输非常发达。郑州有通往河南最东南、最西北的城市的高速铁路,大约需要1个小时。这增加了郑州的经济辐射能力,一个小时经济圈建设箭在弦上。

综上所述,尽管交通便利,但首位度及其自身的经济发展等都有限,导致河南不得不选出一个副中心,让全省进入下一阶段的发展。那么,洛阳的当选完全是大势所趋。

但是请注意,高层领导的文章还提到,如果条件允许,有必要发展多个中心城市。除了洛阳,南阳、许昌还有周口都是3000亿级别,从地理位看都离郑州很近,可以组成一个“大郑州”都市圈。这种结构的一个优势是,通过洛阳和南阳,郑州可以将原本不太能到达的西部和南部地区串联起来。尽管东部和北部没有3000亿规模的城市,但商丘和新乡非常近,而且随着高铁的增建,郑州的辐射可以达到。

因此,除了洛阳和河南之外,如果还需要找一些中心城市,除了具有GDP优势的南阳、许昌和周口之外,新乡和商丘也有机会。

成都:“一市独大”的最大产品,“中部塌陷”严重

在谈完郑州之后,让我们再看看与它形成天平另一个极端的四川。

四川,或成都,目前是“一市独大”的最大产品。尽管武汉集中度也很高,但第二名襄阳的GDP仍将近5000亿,而仅次于成都的绵阳,GDP仅2800亿。如此激烈的碾压,使得“成都省四川市”“奶都”等戏称直接坐实了。

像成都这样的激进发展是否有问题?没问题。在过去,当我们比较近年来四川和山东的发展时曾指出,像四川这样的“集中力量”发展的省的整体增速在短时间内将非常可观。确实是这样,四川省2019年的GDP增速为7.5%,而山东仅为5.5%,优势显而易见。此外,国家需要成渝经济圈的崛起。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所谓的经济第四极才有机会崛起。

74.4.jpg

鉴于成都目前的增长率仍然非常可观(2019年为7.8%),并且其潜力尚未触底,因此在成都本身进行增强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成都已经崛起了这么久,貌似发展好的只有它自己,四川其他地区仍然榜上无名。这不是“一市独大”的初衷,没指望一波全带起来,好歹也雨露均沾一下啊,GDP全省第一和第二的差距有6倍是什么意思?

因此,与河南相比,四川是一个没有条件发展多个中心城市,但实际上特别需要多个中心城市的省份!

从河南和四川的发展可以看出,目前中西部地区有些省份遇到了发展瓶颈。河南是它自己的中心并不那么强大,自身的发展已达到目前的极限,因此需要其他城市的帮助,让整个省联网起来。四川正好相反,省会城市太强大,与周围的差距过大,很难从该省的21个市县中找到一个能够共同带动发展的副中心城市,这不利于全省的发展。

通过了解河南和四川的情况,我们看到了中国城市发展的两端。无论向哪一端倾斜,都不是好消息。

来源:幸福里

617
8.9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