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平时不怎么爱发朋友圈的大佬,有时候还是会逼不得已发一波公司的项目海报。在收获不少点赞的同时,也有很多评论,最经典的就是“XX总,你到这家公司了?”
朋友圈,就是一个窥探地产投资总离职频率的一个窗口。实际上,不只是投资总,小到投资专员,中到投资经理,大到投资副总,离职率在行业内都是极高的。不少猎头坦言,现在去市场上挖人,单从求职者稳定性这一条来看,就能筛掉一半以上的投资人员。不少投资总甚至感叹,投资已经是地产最危险的岗位。
为什么投资总的离职率畸高,稳定性远差于其他岗位,这得从以下几个原因说起:
无法完成拿地指标
现在很多房企对于投资总的要求,都是三个月之内必须有业绩,这基本上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通行做法。虽然很少有房企直接在三个月内干掉人,但是半年以上拿不到地或者没有明显业绩的,被干掉是大概率的事情。
站在房企的角度来讲,高薪挖角投资总的目的,就是想要在短时内拿到项目,缓解区域公司的土储紧张,发展危机。用人房企巴不得投资总能自带项目,入职后立马能落地的,面试是甚至会不不加掩饰直接表达这种动机。但是拿地又不仅仅是投资总能决定的,甚至区域总说了都不算。投资总层面,也只能解决压成本,提价格,完善交易架构控制风险,把自己范围内的事情做好。关于项目的过会把关,资金分配,土拍的授权价格,都是集团的大佬说了算,只能听安排。
更要命的是一些公司,看起来不差钱,这一阵拿地很猛,但是也就火了这几把。因为操盘能力有问题,项目开出来的时间较长,销售回款做得不好,后面很长一段时间都没钱拿地了。仅在招人的那个时间点,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进去了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好拿地的时候都是别人的,你去了不仅脏活儿累活儿干得多,还拿不到地。这就是传说中的,生不逢时吧。
能力不胜任职位
有的人简历还是做得非常不错的,面试也有两把刷子,很会“来事儿”那种。面试侃大山,拍胸脯很有一套,圈内的事情他都知道,网红项目他都有参与,俨然一种能成事儿的样子。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子,吹牛的能力和落地的能力,天壤之别。
另外一种,就是简历掺水,没经历过的,八竿子打不着的项目都写在了简历上。当然,这也跟现在很多公司浮躁的用人态度有关系,看简历偏执于项目的多少,而不看究竟哪些是有质量的,哪些是真正成了的。
在面试吹牛和简历掺水的情况下,投资总能力不胜任的情况频繁发生,很多投资总的专业能力,甚至连投资主管级别都没达到。虽然行业要求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这类人出现的概率越来越低了,但是市场上还是有不少这样的人存在的。当然,吹牛和装X做到极致了,也是一种能力,这个还是不能否认的。
公司太折腾
对基层投资人来讲,最怕的就是折腾报告测算上会流程,投资总虽然不用在这些杂事上折腾,但也有特定的烦恼。除了协调公司内部的成本总、营销总、研发总、运营总,还要去协调集团投资中心。特别是集团和区域公司没有形成良性沟通的,对区域公司缺乏信任和充分授权的,处理起来极为费神。不少爱折腾的房企,对区域公司工作干涉很深,投资总不得不24小时在线接受集团业务指导。
很多区域总,也是很喜欢亲自上阵指导投资工作的,事必躬亲,就怕投资总拿地不够积极,额外安排一些活儿。不少区域总,为了区域公司的发展计,对拿地看得极为重要,但是专业度又不够,自然避免不了瞎折腾。你觉得某个项目行不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出理由,做一大堆分析,给区域总证明这个项目不行。这种证明题,数量还不少,投资总只能小心求证,还不能轻易否定,即使否定也要含蓄委婉表达。
区域总换人
说到这个原因,很多投资总会递来一个“你懂的”眼神。
一朝天子一朝臣,抛开赶人走的负面立场,我们需要思考其背后的合理性。人都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圈子里面工作,区域总新上任以后换自己信得过,熟悉的人这个也在情理之中。
现在地产行业内都流行组团跳槽,“抱大腿”模式越来越广泛,投资岗位更是如此,离开了区域总的支持,拿地想要出业绩更是举步维艰。区域总换了以后,如果投资总没有跟着上一任区域总到新的公司,即使新的区域总不主动换人,在没有上面支持下的投资工作,是很难开展的,处处会有掣肘,离职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因此,投资总需要谨慎选择一家房企,一旦选择失误,很可能就是一连串不稳定工作经历的开端。
文章来源:投拓江湖
来源:飙马产业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