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韧性源于哪里?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原创  07-30 16:35

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经济的韧性,继续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以进一步补齐短板、克服瓶颈,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7.1.jpg

何谓“韧性”?

韧性是物理学的概念,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破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越好,则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将这个概念用于经济活动,通常就是指经济体抗波动、风险和危机的能力。在波动、风险和危机的冲击下,经济仍然能够逆势增长和发展,就被认为有韧性,或者韧性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数次外部冲击和自身调整中都有不俗的表现。人们开始用有韧性来形容中国经济。今年一开年,新冠病毒疫情从天而降,突如其来。然而,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

从目前的经济数据和活动恢复情况看,中国经济正在重现生机与活力,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这再次彰显中国经济的韧性。

7.2.jpg

中国经济的韧性源于哪里?

笔者认为,从体制和政策角度,中国经济的韧性源于以下五个方面:

特有的体制优势,坚持市场化改革,坚持高水平开放,坚持内生化发展和不断优化的宏观调控。

这里我们重点分析特有的体制优势和不断优化的宏观调控。

在经济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经济运行会发生较大的波动,甚至遭遇系统性风险,或可能引发经济衰退乃至萧条。此时非常考验一国政府的应对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现有体制基础上的。

以这次疫情冲击为例,从防治、防控疫情的全局来看,充分体现我国的体制优势。党和政府集中统一领导,有效动员和组织资源;政令畅通,集中优势“兵力”围剿疫情;部门联动、对口支援和高效执行,等等。毋庸讳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尤其是不得已的大规模干预,会产生后遗症。

但是,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问题。一如凯恩斯当年所说,社会不能承受严重的、持续的失业。长期来看,我们也许能够达到充分就业,但在短期,如果任由失业增长下去,就有可能爆发社会危机。

当经济、社会受到严重冲击,党和政府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是体制优势的集中表现。而且,一旦当波动平稳,风险淡去,危机化解,经济社会就会回到正常状态并蓄势前行。

由于外部冲击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波动,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逆周期调节,以防范风险和危机的发生。这里,逆周期调节是由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组成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在经历了多次经济波动,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以及价格改革、经济过热等数次大的冲击后,在实践、总结和再实践的过程中,已经比较成熟,表现出足够的定力。

就像此次疫情,它所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是前所未有、空前巨大并将长期持续的,这是各方面专家的一致共识。而且,以往在应对总需求、总供给冲击方面的经验,在这一次疫情冲击面前,要么失效了,要么难以对症。

7.3.jpg

但是,我们仍然正确地把握了宏观调控的大方向,在一系列具体操作上动态地灵活调整,不仅在短时间内使经济出现了回暖态势,而且有力地加快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当然,我们在肯定中国经济的韧性,以及体制优势、市场化改革、高水平开放和内生化发展,以及宏观调控对韧性形成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在治理、体制和政策方面,还有诸多短板和瓶颈。

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经济的韧性,在遇到外部冲击时,能够较快地扭转局势,回到常态化发展的轨道;在正常时期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继续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以进一步补齐短板、克服瓶颈,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文章原载于2020年7月22日《南风窗》)

来源:陈宪看中国经济

679
10.0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