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时至2018年“金九银十”,传统的淡旺季已不再分明。和2015年去库存政策出台前情形类似,转型焦虑弥漫坊间,选择困境如影随行。当行业体量上升拐点已至,规模化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在全国土地市场流拍现象屡见不鲜之时,对信奉逆周期拿地的房企而言,去杠杆下的现金流压力已显而易见。
从宏观格局上看,“房住不炒”已成共识,分城施策之下,热点限价城市热销依旧,库存高压的城市则在去杠杆引发的信贷收缩下去化速度递减。急剧分化的市场面前,产业走向可谓“形势比人强”。
对龙头开发商来说,尽管转型升级仍前路漫漫,但已经形成的规模效应,供应链上的品牌议价能力,相对于其它梯队房企不断扩大的资金成本优势……所有一切有利因素都向着龙头房企聚集,说到底,这是大鱼吃小鱼年代。
克而瑞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TOP100房企整体销售规模近4.6万亿元,同比增长36.5%。集中度达到历史新高度,TOP100上升至69.3%。此外,TOP30和TOP100房企的流量金额集中度近50%和70%,分别较2017年上半年提升7.6和12.5个百分点。但各梯队房企在规模增长的同时,分化格局持续,TOP200门槛有所降低。
这一产业数据其实还暗含了一个危机重重的房企阶层:最大的现实挑战将集中于中型房企,这是一个不进则退的群体:全国化布局雏形初显,管理战线已经延长,各种扩张行至中盘,但市场却早已变天。
已经延长的战线推高了管理成本,扩张的规模加速着现金流的损耗,原本希望通过做大规模获得边际成本下降的做法正遭遇现实难题:在一线城市,长租地块玩不转,纯宅地出售稀缺,即使有,其地块前景拍卖前已被反复推演,且在新竞拍制度中完全落后于龙头房企。另一方面,近两年高价拿下的地块,时间与资金成本是个巨大压力;并且,在调控限价背景下,卖与不卖都是个巨大的难题。
与此同时,产品结构性危机已同步显现。在人口净流入的新一线城市,适销产品的库存已基本销售完毕,但在产能过剩的三四线城市,一旦信贷收缩,市场便如泥沼,旗下项目去化是个长期难题。但人口净流入城市,补库存并不容易,且有限价政策压制;而去化难的城市,短期内难以看到未来,产品的结构性危机日益加剧。
今年以来,资管新规之后,银行表外资产回表背景下,信贷对于房地产业其实是全方位收缩的。这也意味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不如往年;另一方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也将同比下降。双重效应叠加的效果,将会呈现为资金链上与时俱增的压力。
可以预见,如果没有宏观环境上的巨变,在行业承压两、三个财年之后,系统性的并购整合浪潮将全面呈现。
中型房企梯队之中,各个企业也在显著分化。毕竟,除了大鱼吃小鱼,这还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年代。
其间的重要看点在于,谁会在过度扩张后突然倒下?谁能咬住黄金时代的尾巴,晋身第一梯队?
时间将会在未来给出答案。
郑重提示广大用户: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免费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示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请务必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注: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来源:东地产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