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新闻报道了一个家庭的事:
一对夫妻本来生活很幸福,丈夫是外企的区域总裁,月收入5万多,妻子很有教育理念,给孩子都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到了丈夫45岁时失业了,孩子还在读高中,丈夫的父母又因为疾病开始了漫长的治疗经历,大量的花销汹涌地扑向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经济形势开始变得严峻,丈夫只好屈就在一家民企做经理,一个月一万多,但是完全不够一家人的开支。在他的母亲因为白内障完全无法自理后,丈夫无奈也辞去了工作,因为经济的问题,夫妻二人吵了无数次架,最终离婚了……
(网络配图)
有社会心理学家表示,在中国,45-55岁这十年是人们最不幸福的十年。
1
角色间冲突
什么是角色间冲突呢?
简单来说就是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是孩子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是同事的领导、是父母的孩子等等。我们能够在人生前几十年的时间充分地打磨这些角色,让自己可以自由地切换。
但到了45-55岁的阶段
父母年纪逐渐衰老
孩子到了高考
这都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阶段
工作又面临退休将至的
那种疲乏感
同事、儿子、父亲等
几个角色
突然就开始模糊与混乱了
这种感受就会让人们开始疲惫地应付,而这种疲惫就很可能给丈夫或妻子的角色带来波动,越分析越难。
(网络配图)
2
身体的衰老
年轻人仗着身体的机能优势,总是可以期待未来。熬夜、抽烟、喝酒,所有伤痛似乎都可以抗,所有损害身体的事都可以之后调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突然发现有一天自己没有办法像年轻人一样去奔跑了。
那时的感受是无以言表的,就像是永远地失去了追风的权力……
曾经的健步如飞在一点一点的成为越来越久远的曾经,伴随而来的,还有死亡的恐惧。
团体心理咨询的大师欧文亚隆有一个著名的咨询技巧,他建议患者在一张纸上画一条线,想象这条线的一端代表他们的出生,另一端代表死亡,要求他们指出自己现在的位置,然后深深的思考一下。
很多人都会惊讶的发现自己的选择让自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因为这个活动就是为了强化自己内心的模糊概念。
(网络配图)
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他认为死亡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让你失去未来,而且也在于让你失去过去。
多么深刻的表达!
当你的身体机能开始退化和萎缩,你开始走向人生的下坡路。曾经你的目标是人生的顶点,现在就变成了死亡,你的遗忘和衰老在促使你丢失过去。
你对死亡的恐惧在促使你再也没用雄心壮志去面对未来,当你同时清晰地感受过去与未来的消散,你真的不会幸福。
(网络配图)
3
梦醒了
一直以来的我们都是在做梦的。因为我们充满了期待,我们一直在盼望着奇迹,任何事情都是。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阅历的增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清晰,我们最终是会发现没有那么多的奇迹,有的只是那99%的平凡。
这一刻
那个鲜衣怒马
一夜看遍长安花的少年
就死在了心里
活着的是世俗稳重的长者
(网络配图)
以上三条是条条戳心
似乎到了那个点
就是定向的终结
可是这个世界上我们还有意识,还有主观能动性,我们还有的东西数不胜数,只是需要换一个视角而已。
人生下来不就是一直在寻找存在感吗?不是一直在追求人生的意义吗?
当你45岁时,你所面临的不就是父母年老后的拐杖,孩子未来的灯塔。一个是人生末尾的依赖,一个是人生启航的方向,最重要的还有夫妻双方的守望。
这些都是你存在着并且有意义的证明啊,终其一生不是都在寻找的吗?
(网络配图)
身体的衰老伴随的是知识与阅历的积累,也许无法再奔跑,但是这些宝贵的积累可以让你在任何领域的涉足都是一路绝尘。
那年少轻狂的梦想是破灭了,可随之而来的是对这个真实世界更加理性的认知。
我们是希望自己能够创造奇迹的,而不是期待着,只有对这个世界更多的理解和认识,这才能让概率有着质的增长。
言之于此,各自为思
人生的45-55岁
是精疲力竭的十年
也是脚踏真实的十年
(网络配图)
这个世界开始依赖你,你开始证明你的意义。
谁都不容易,看着人生中好的一面,前进的动力要比理由更重要。岁月的变迁应该能让你轻松的明白我的意思,你看,这就是好事儿。
来源:网易新闻
作者:莫沉楼
参考资料:《成为我自己--欧文亚隆回忆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晚报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