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淮南子》记载的阴德
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
《淮南子.人间训》中用了长篇幅论述了“因果”这个问题。在论述中也直接点出福祸皆是人们直接造就的。通篇长论里,刘向及其文人门客旁征博引、引经就典,字字珠玑,无不引人深思。典籍提到诸多方面,但是在这里我们只引用其中一段,以此启发自己,细细研读“阴德”。
在《淮南子》中,治水的大禹、开化民智的契、传授耕织的后稷,都是有大阴德的人,所有三位君王的后代仍然是君王,可职位阴德福厚了。除此之外,孔圣人恢复礼乐,教化世人,传道受业,孔子的后人也多出大德之辈,人丁兴旺不衰,这也是承了孔子的大德的。这些都是阴德泽厚的人。
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 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 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谷, 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周室衰,礼义废,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导于世。其后嗣至今不绝者,有隐行也。
秦王嬴政争霸天下、生灵涂炭,智伯侵地灭族,商鞅、李斯不得善终……这些都是福德浅薄的人。
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灭,商鞅支解,李斯车裂。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之德才是阴德
从之上我们大概可以意会的出这“阴德”的含义,应该是有两种属性的,一是“阴”,二是“德”。
阴,如其名,看不见的,不在光明之处的。这是与“阳德”不同的一种属性。很多人说阴德是默默做好事,不为人所知,阳德则是为众人所见所闻。其实不太赞同这种看的,阴确实有“不被所见”的意思,但是在这里,个人感觉它的具体更应该是“上善若水”、由心而生、非刻意的。
“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报于百姓也;郊望褅尝,非求福于鬼神也。山致其高,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禄归焉。”
阴德应该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理所当然的状态下发生的,这与被不被知道完全无关。正如《淮南子》中所说的,圣贤的君王布德施惠,不是做样子给百姓看的;祭祀祖宗神灵,也不是对鬼神有所求。山高了自然会有云起,水深了,自然会有蛟龙栖息……心有善念,不会刻意于世人的眼光与言论,生于心,行于手足,这是水到渠成,应运而生,至于是在光明下,还是在黑暗里,这并不重要。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上善若水”吗?
我们是不知道大禹的功德,还是不清楚孔子的事迹?这些都是有大德的人,而他们的功德真的不为人所知吗?当然不是!但这些人同样也是有阴德泽厚之人。可见这“阴德”的“阴”并不是藏起来,看不见,而是“无中生有”,始于无法捉摸、虚无的心念,而非其他所有。
阴德的第二个属性,便是德。什么叫做德?救苍生于水火是德,放过一只蝼蚁也是一种德。“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是为生灵的基础属性,只是有的人忘记了,有的人只看得见高大的,有的人以此为目的,有的人以此为手段,有的人以此为解脱……有多少人是为了善德本身而为之?
性本善,那性情使然的善与德,想必大多是要积大阴德的。
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
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来源:吴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