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天生的父母,也没有标准的育儿方法。即使是新时代的父母,在育儿路上渐渐走出了自己的风格,但也难免会带有“老一辈”的烙印,把自己从父辈那里接受到的教育方式,实施在下一代身上,呈现出鲜明的“中国式育儿”特色。这些育儿方式有利有弊,今天小编盘点的是其中几个“中国式育儿”坑,大家看看自己中招没?
望子成龙式:过早学习,忽略感官探索期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似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股潮流,在生存压力下挣扎的父母们,将这份焦虑投注到了下一代的教育上。于是,孩子还未出生就产前焦虑,恨不得从受精卵便开始进行教育;还不会走路就送去各种早教,培养情商、记忆力等抽象学识;没有形成数字概念便开始学数学,死记硬背也要让孩子识字读书……从表面上看宝宝能背会说,但过早学习知识不仅影响想象力的发展,降低孩子的可塑性,而且忽视了孩子身心成长的正常规律,对其长远发展弊大于利。
0-3岁的孩子正处于成长敏感期,比起学习多少科学知识,他们更倾向于用看、听、嗅、触摸等感官运动来探索周围环境。如果在这一阶段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感觉统合刺激,很容易出现大脑和身体不协调的“感统失调”问题,为今后的健康成长留下隐患。“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婴幼儿时期的发展不能不重视,但也别揠苗助长,反受其害。与其“望子成龙”不如“望子成人”,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性格和素养,而不是过早学习各种早教知识。
崇洋媚外式:不信任国产,以“进口”为准则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在各领域早已有之,但在育儿上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用品已经严苛到非进口不用的程度,其中80、90后父母对海淘代购尤为推崇。国外母婴产品如此受欢迎的背后,主要缘于其贴上了的“纯天然”、“无副作用”等宣传标签,但“洋货”真有那么好吗?其实不然。从安全性上来说,国外产品一样存在假冒伪劣问题,近年来频频爆出国外母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是最佳证明,甚至连在海淘圈中风行一时的“小熊糖”也未能逃脱。从适应性上来说,即使这些外国产品没有质量问题,也很有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有些家长喜欢海淘代购“纯维生素D”来为孩子补充维生素AD,认为国外孩子都不补充A,国内孩子一样不需要补。然而这种想法背后,却忽视了中外国情差异。由于国内外的基本国情、成长环境、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都有区别,国外发达国家缺乏维生素A的情况并不普遍,并不适合于我国儿童营养水平的现状。我国是维生素中度缺乏国家,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均建议从宝宝从出生起须额外补充,并且坚持到3岁,以度过0-3岁这个生长迅速且免疫功能不完善的时期。
尤其是维生素A对于身高增长、免疫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很多家长还不了解,所以才会转而投向国外的纯D产品。因此,家长务必谨慎选择海外母婴产品,不要盲目迷信“洋货”而被蒙蔽双眼。我国专家也一再建议家长选择国产营养补充品牌,不仅符合我国婴幼儿的营养需求,而且在产品质量上也更有保障。以上述例子中的维生素AD来说,妈妈们熟悉的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就是专业可靠的最佳选择,作为国内知名药企达因药业生产的OTC产品,剂量精准、配比科学,为中国宝宝“量身定制”,受到医生、专家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全面掌控式:管束过多,以“听话”为目标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里,“听话”是一种优良品质,“听话的孩子”也成为“好孩子”的代名词。孰不知,过分听话的孩子背后,往往隐藏着没有主见、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心等问题。2-3岁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喜欢说“不”,拒绝“喂饭”,强烈要求“自己走”……开始了各种冒险尝试。其实,孩子这些“不听话”的表现,恰恰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是成长的标志,而不是在挑战家长的“权威”。
心理学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孩子,长大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争辩有助于孩子形成意志力,学到争辩的艺术,得到应付冲突的训练;有助于其明白是非曲直,与父母的观点进行碰撞,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如果家长管束太多,孩子变得越来越听话,就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习惯与能力。
小到个人,孩子人生的未来走向,有赖于父母的教育和培养;大到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崛起,是以新生力量的发展为依托。有以上这些反面教材的家长,需要停下来好好反思,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方不负“为人父母”四个字。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 孕婴知音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