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就要到了,年轻人又将收获来自父母以及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催生”的热烈问候。实际上,自2016年开始,政府也加入了“催生”的队伍——全面放开二胎,鼓励生育。可催归催,想走进婚姻围城的人越来少,小两口望“儿”却步的越来越多。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人口数据,其中新生儿数量为1523万,为1961年后最低,65岁老年人口持续增加,已占人口总数的11.9%。可以预见,新生儿数量将持续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将持续增加。
改革开放40年创造的经济奇迹离不开人力资本的巨大优势。如今,孩子少了老人多了,处于夹心层的中年人压力山大,这将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消费趋势带来哪些影响?困局已至,如何破局?
生孩子等于生个碎钞机
29年前,小品《超生游击队》让“超生”成为年度热词。怀着第四胎的妈妈为了生个儿子,带着三个女儿“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背井离乡,四处流浪逃亡。如今,生育观念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超生”很少见,甚至连“生育”都成为一件很勉强的事情。
自1978年以来,我国开始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之前的6左右,降至1990年的2左右,再降至2010年后的1.5左右,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所需的2.1以上的总和生育率。为了扭转恶化的人口形势,自2011年开始,人口政策由“双独二孩”、“单独二孩”调整至“全面二孩”,但均没有改变生育低迷趋势。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面二孩”放开后,出生人口曾迎来2000年以来的一个小高潮,达到1786万。但2017年就降至1723万,2018年出生人口更是锐减200万,仅为1523万,远低于全面二孩政策实行之初国家卫计委预计的最低2082.4万的数量,出生人数和出生率连创新低。
为何我国生育意愿短短30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梁建章在其文章《出生人口降200万!人口危机迫在眉睫!》中指出,高昂的养育成本严重抑制了生育意愿。在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平均每年的花费约3万元,从出生到18岁就需要50多万元。
201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显示,以2013年为基准价格,假设未来消费预期不变,每个儿童每年平均抚养成本约10454元,将孩子从出生抚养到5周岁则需要花费62726元。
其中,食品、教育和医疗三项的消费支出占70%以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教育支出比例逐渐提高,托儿所、早教班、兴趣班、补习班提上日程,在孩子5岁时,教育的投入占消费支出的近一半。
知名母婴公众号年糕妈妈曾感叹,“人生最大的碎钞机,莫过于生个孩子!”
除了养育成本高昂,育龄妇女规模下滑也是造成生育率下降的一个原因。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育报告2019》指出,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2011年中国15-49岁育龄妇女规模到达3.8亿人的峰值,2017年降至3.5亿,预计到2030年将降至3亿,其中20-35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减少44%。预计后续出生人口将持续大幅下滑,2030年将降至1100多万。
高华证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出生率下降将导致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销量增速持续下降,2019-2020年奶粉行业的竞争将非常激烈。
老龄化社会到了 能否老有所依?
与出生人数减少相伴的,是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医疗手段进步带来的平均寿命延长,我国老年人口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定义,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7%以上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深度老龄化,20%以上为超级老龄化。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从1982年占比仅为4.9%,到2018年占比11.9%。
《中国生育报告2019》指出,老年人口规模及比重快速上升,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世界前所未有,将于2023年左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33年左右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0%。
伴随着老龄化的出现,养老金危机也将逐渐显现。老人比例增加、劳动者比例下降,养老体系将难以持续。减少老人福利、延迟退休或成为解决之道。
图片来源:恒大研究院《中国生育报告2019》
如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时间已从2012年的18.5个月逐渐下降至2017年的13.8个月,养老金抚养比(在职人数/退休人数)降至2.65。2016年,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达到7个,分别是黑龙江、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预计到2020年,大多数省份将吃完老本,养老金问题全面爆发。
当然,凡事有弊必有利,作为史上最“不差钱”的一代老人,也将为市场带来新的机会。《2017中国老年消费习惯白皮书》显示,在未来5-10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婴儿潮”的高净值人群逐渐步入老年,老龄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富裕人群老化将是我国老龄产业的最大红利。
目前我国老年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8万亿元,随着老年人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预计未来老年产品及服务市场将快速增长,2021年总体市场规模达到5.7万亿元。与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娱乐密切相关的日常消费市场、智能健康管理市场、居家养老照护市场、营养品与家用保健器械市场、老年旅游市场等都将迎来较快增长。
养儿养老还是养自己?中年人“压力山大”
《中国生育报告2019》指出,我国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人口年龄中位数从1980年的22岁快速上升至2015年的37岁,预计2030年将升至43岁。其中,30岁及以下人口占比从1982年的64.4%,降至2000年的50.5%,再降至2015年的40.1%。我国人口结构日益呈现倒金字塔形状,劳动人口将日益减少,同时中年人将承担越来越多的抚养责任。
图片来源:《中国生育报告2019》
计划生育政策让“421”家庭结构成为普遍,随着老年人寿命的延长,未来将出现越来越多的“8421”家庭,即八个老人、四个父母、一对夫妻,一个孩子,这意味着夫妻二人要抚养13人。
我国人口的抚养比在2010年后逐步走高,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均呈上升状态,老年抚养比更是持续走高,中青年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抚养压力,而社会保障压力也随之增大,同时将影响我国的消费增速。
从消费水平看,中年人的支付能力最强,老年人和年轻人较弱。从消费倾向看,中年人既要偿还年轻时负债,又要储蓄养老,还承担着抚育幼儿和赡养老人的责任,消费倾向较低。因此,当中年人比重下降时,消费增速将逐渐放缓,消费升级或后劲不足。
此外,老年人多新生儿少的人口增长趋势将直接造成购房需求减少。《中国生育报告2019》指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国20-50岁主力购房人群在2013年见顶,出生人口后期将持续下滑至2030年的1100多万,房地产投资增速已在2010年见顶,房地产市场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速、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市场经济中,人口是重要的资源而非负担。出生人口的减少也意味着市场规模的缩小,没有足够多的人口来分担成本,城市的地铁等公共设施就难以大范围覆盖,新生事物的试错成本也随之提升。
目前,我国人均GDP低于发达经济体,“未富先老”的严峻人口状况不容忽视。而奶粉补贴、分娩补助等鼓励生育政策不仅难抵消庞大的育儿支出,更不能消除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风险。所以,当中年人面临养儿养老还是养自己的问题时,养自己是基础,养老人是义务和责任。至于养儿,如果养不起就不养了。
远在东晋,陶渊明就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向往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好田园生活,但在近2000年后的今天,“垂髫”渐少而“黄发”益多。如何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仍需从政府到社会层面更多精力和资源的投入。
来源:中国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