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2018年支付宝年度账单正式发布,无数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账单。许多人面对账单上高额的支出,纷纷在微博与朋友圈哀叹“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穷”,一方面自嘲“看账单才知道自己那么有钱”,另一方面也表示新的一年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多存钱,少花钱。
年度账单是冲动消费的“犯案卷宗”
看着支付宝账单上的庞大数据,“有过钱”是不少人的感受,相同的感受还有“我的钱都去哪儿了”。而更多的人不禁怀疑,这些支出都是必要的吗?都是符合自己的实际需求,经过审慎思考后的理性支出吗?恐怕不全是。总有几个购物狂欢节、几次打折优惠、几个拼单省钱商品,让我们忍不住“剁手”。每次疯狂收快递时,每次为了购物省吃俭用苦涩地笑着“吃土”时,每次后悔买回来的商品不常用时,都在感叹“我怎么就管不住这手呢?”支付宝年度账单显示的惊人数据可谓是一套不理性消费的犯案卷宗,每一笔支出都被归类,那些不理性的冲动购物体验,回想起来历历在目。
许多人认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年轻人的可支配收入也不断增加,而移动支付与网络消费愈加方便,使得年轻人花钱更加大手大脚,以至于入不敷出。有媒体甚至认为年轻人的负债消费正在“带领整个国家走向危机”。而支付宝年度账单的发布,无疑让很多人担心,年轻人强烈而不加节制的消费欲望,会对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造成极坏的影响。
“账单式小康”引发共鸣更引人思考
围观支付宝年度账单,除了看热闹更要看门道。伴随着年度账单出炉而走红的一个网络热词叫“账单式小康”,意思是穷到举步维艰,但一看账单感觉自己过去一年过得怎么还挺凑合。“账单式小康”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年轻人相比于父辈消费观念较为超前,在移动支付时代还保有记账习惯的更是少之又少,唯有面对年度账单时,才有机会好好检视自己过去一年的消费行为,原来还真没少花钱。而这或许也是导致账面小康,现实却相对窘迫的肇因之一。
近40年来,社会生活与阶层分布剧烈变动,年轻人在成长与工作环境中,同样也会面对严重的身份焦虑以及向上流动的渴望。按照布尔迪厄的分析路径,消费活动正是解决这种焦虑的途径——例如,受近年来兴起的健康生活潮流影响,年轻人更倾向于消费有机食品或者办健身卡,这并非只是盲目跟风,而是年轻人在展示自己具备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品位与能力,与之前被视为更“不现代”的生活方式进行切割。为了获得这样一个阶层向上流动的机会,负债消费仿佛就成为一个可以理解的“投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惊险的跳跃”,因为更上层的阶层会随时变动它的消费品位,以阻止外来者。而这种消费行为的变换,往往给年轻人带来更大的困惑。”
年轻人应正视自己的消费行为
如果对当代青年的消费,只是讨论“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与否,就忽视了其背后的社会意义。只有对此有更深刻的体察,以社会学的视角进行审视,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手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在感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应保持应有的定力,实现为我所用而非被其裹挟着盲目向前。年度账单是移动支付时代便捷性的见证,但如何通过围观这一份份账单,让自己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消费更加合理,则是我们每个人在看热闹之余需要思考的问题。
微言大义:
@时光顾念:我觉得我没钱,但是支付宝告诉我我有钱。
@浆果蕊:我是谁?我在哪儿?我的钱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
@行走随心:看账单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原来这么有钱!但是已经花没了!
@厷隹:谁给我的勇气花了这么多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看了自己“不忍直视”的年度账单,很多年轻人才发现这一年真是没少花钱,虽然每个人的项目类别不同,但是却都有类似的“剁手”冲动。细细思考之下,即使账单并非精确的全年花销,仍然要为此感慨。其实,年度账单的发布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账单反映出的个人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中及时审视自己、提醒自己,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消费理念。
来源:中国经济网(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