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100年以前,一个意大利画家身负“将西方最时髦的广告招贴画形式带到中国”的使命来到上海,结果却败兴而归。在后来发给雇主的报告中他写道:上海并不需要我……
当时的上海有着“东方巴黎”的称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人们说着时髦的语言,穿着巴黎最新款的时装,看好莱坞的最新电影,就连刚刚在西方兴起的广告招贴画,也已经十分普及,而且艺术水准之高,完全不亚于西方。
当时在上海随处可见这样的广告招贴画,它们有一个通俗的名称:月份牌广告画。
月份牌广告画:画面以时髦女郎为主来吸引眼球;同时配上月历使其对于老百姓来说具有相应的实用价值;然后植入一定的品牌信息。
意大利画家在当时的上海见到的这些月份牌广告画,其中90%都出自同一个画家之手:郑曼陀。在1914至1920年间,郑曼陀创作了100多幅画作,发行量超过百万,超过同时期所有其他同行的总和。作为美女月份牌广告潮流的开创者,郑曼陀在技术和内容上,都对之前的月份牌广告进行了革新。
郑曼陀是给人画遗像出身的,画了几十年,因为这个行当不吉利,加之自身患有眼疾,所以直到三十多岁还是光棍一个。
遗像讲究画得像,要有照片的质感,郑曼陀就琢磨怎么样才能画得更像。当时流行用碳精,但是会留下画画的笔触痕迹,郑曼陀就自创了一个方法,用宣纸卷笔,削尖来擦。
后来他又借鉴其他人的经验,在擦笔的基础上给画像上色,从而创立了这套后来成为月份牌广告画特色的擦笔水彩画法技法。
先用炭笔画出轮廓
再用擦笔的方式,将轮廓打成一种朦胧的美
再用油画的方式着上颜色
这种特殊的"PS"打造了在当时盛极一时的广告画女郎形象
在郑曼陀之前月份牌广告已经存在,但多以神话故事和传统仕女形象为主,郑曼陀突破了这一传统,改为采用最时髦的摩登女郎形象。
传统的月份牌广告作品和郑曼陀作品
郑曼陀的这些独创,被当时的海派巨商黄楚九相中,后者凭着敏锐的商业触感,认定他的画作一定可以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于是他动用自己雄厚的财力和人脉,大力推广郑曼陀的画,很快就让郑曼陀成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月份广告牌画,无可争议地坐稳了当时的头把交椅。同时还让这种以摩登女郎形象为基础画面的月份牌广告成为了当时的潮流。
于是也就有了意大利画家到达上海之后生出的感想:上海并不需要我。
来源:东家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