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公布中美玩家数据分析:中国玩家偏爱竞技不喜探索

对战联盟
 原创  12-03 16:00

日前国外数据研究分析机构Quantic Foundry和Niko Partners公布了他们自今年年初就开展的调查项目:“玩家驱动力模型”,该项目允许他们对中美玩家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一起来看一下吧。

数据来源

Quantic Foundry的数据来自一项5分钟的调查问卷:“玩家驱动力情况”,它能对受试者的游戏动机进行个性化分析,并与其他玩家进行对比,全球共有35万人参与调查。因为这份调查问卷是英语的,所以参与调查的受试者也大都来自北美和西欧国家。问卷设计定义了六个方面、共十二种游戏动机,玩家通过问卷调查测量得出个人游戏动机模式。

Niko Partners的数据来自简体中文版的问卷调查,共有来自40座城市(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分层抽样)的2000名中国玩家参与问卷调查。在这次调查中,只有在过去30天内至少累计玩过60分钟的受访者才被认为是玩家。

78.1.jpg

玩家驱动力模式:

动作类:破坏,刺激

社交类:竞技,社群

掌控类:挑战,策略

成就类:收集,力量

沉浸类:幻想,剧情

创意类:设计,探索

78.2.jpg

中国地区问卷调查的结果与英文版已有数据进行了对比,因为此前英文版的样本量更大,所以各个游戏驱动要素的平均值是根据英文版调查结果计算得来的。所以大家会看到欧美地区玩家的数据更接近平均值。竖条顶端的线段代表95%置信区间。

78.3.jpg

游戏驱动力百分比,从左到右分别是:

社群,竞技,刺激,破坏,收集,力量,策略,挑战,幻想,剧情,探索,设计

我们看到,有75%的中国玩家对于“竞技”感兴趣,远远高于欧美玩家的比重,而欧美玩家在各个方面的兴趣都比较平均,皆位于50%左右。

我们看到其中驱动力最高的几项分别是,竞技,收集,挑战,社群和刺激。也就是反映中国玩家更喜欢对打,更喜欢完成全部分数、成就的完美收集,更喜欢克服高难挑战。而驱动力较低的几项,探索,设计,剧情,幻想,则反映中国玩家不太愿意沉浸在故事剧情中,不愿意进行试验性的探索,也不愿意设计自己的角色/城镇/飞船等。从结果来看,调查采样的范围应当是很广泛的。

这个结论是比较反直觉的,国外对于中国人的刻板印象认为,中国人普遍以和为贵,遇事较为顺从,容易配合。但问卷调查表明,中国玩家的竞争性和追求完美的意识明显高于欧美玩家。这也难怪吃鸡游戏在中国如此火爆了。

中国男女玩家之间的驱动力差别很小

在之前的英文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中,男女玩家之间的驱动要素差异十分明显,12项驱动力中有9项存在10%以上的显著差异,欧美男玩家更多倾向于竞技、破坏和挑战,而女玩家则倾向于设计、幻想和收集。

78.4.jpg

然而中国玩家的男女之间驱动力差别则很小,在12个驱动力中,只有3个驱动力显示出了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在破坏、竞技和探索三项驱动力上,男玩家显著高于女玩家。总体而言,中国玩家的性别偏好差异显然不像欧美玩家那么大。

78.5.jpg

分析认为,中美玩家之间的性别比例差异反映了游戏发展历史上的市场和文化影响,中国玩家性别同质化可能是因为中国游戏在文化和市场营销上都没有对男玩家或女玩家进行过多区别对待。

中国玩家年龄差异也更小

在此前英文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中,“竞技”驱动要素随着玩家年龄增长,吸引力明显减退,这也是年龄分化差异最大的意向驱动要素。下图反映的就是12项驱动要素与年龄的相关性。

中国玩家各项游戏驱动力随年龄的变化并不大,其中绝对值大于0.05的只有5项。而美国玩家只有2项是绝对值小于0.05的,而且更是有2项的绝对值超过了0.25,说明所对应的驱动力随年龄增长,作用明显减小(负号)。

外媒公布中美玩家数据分析:中国玩家偏爱竞技不喜探索

我们看到表格中大多数相关值都是负数,说明随着年龄增长,游戏的吸引力普遍减退,但显然中国玩家对游戏的兴趣减退得更慢。

驱动力与游戏开发

我们看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玩家倾向于不同驱动力的游戏,这也就意味着开发者很难同时迎合全年龄段的男玩家和女玩家,不过对于中国市场的游戏开发者来说,或许可以较少担心性别偏好差异,因为大多数玩家都更喜欢竞技、收集和探索。

这些分析结果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例如中美玩家的性别差异的成因究竟是为什么,是否因为中性的MMO类游戏塑造了整个玩家群体?

来源:迅游网

689
8.5万

热门推荐